星期日, 7月 20, 2008

綠色城市 自來水能生飲嗎?

看到台北市郝市長在電視上的綠色城市建設廣告,似乎大家已經享受了更好的環境、更好的生活品質?這是電視廣告希望帶給大家的認知。

你可以坐三個小時飛機到東京,感受與全世界相同節奏的環保節能,例如打領帶的人明顯少了、腳踏車多了;商品不斷講究節能材質與技術,譬如使用變頻冷氣、名片上印上使用回收紙的標誌、網路買菜取代了到市場採買、搭電車的人變多導致汽車銷售量為廿五年新低、旅館獎勵不換床單。OK,這些是表面上看得到的,但是台灣和日本的基礎完全不同,台灣人似乎不自知還沒打好基礎。

從台北,東京或新加坡任何卅層的高樓往下看,你會發覺最大的不同之處是綠化。在高度建築密度的城市中,大公園與小公園是城市的肺,人們的氧氣來源,但台北市的大公園是別人小公園的size,住宅區每棟大樓該有的小公園,在台北並沒有規劃,在台北住宅區巷內人車爭行,行路的保障很低。台北市目前的預算多花在更新人行道與下水道,但其實大部分都在大路邊,小市民需要的是在巷道中行的安全,問題是沒有足夠的人行道規劃。

當內湖成為另一個高密度的上班區域時,台北市政府滿足這些上班族的方式就是多開幾線通勤專車,這和當初蓋了桃園機場卻給大家兩個選擇一樣:坐國光號或開車去機場。當我們到東京成田機場搭BUS不用自己把行李裝進車廂下,或享受non-stop的機場捷運,或看到明年將完成的成田機場高速鐵路線,切實感受到進步的國家還在進步,落後的國家就是十年如一日的台灣。我們的縣市長或立委議員們拿公帑到東京考察些甚麼呢?

幾乎大部分家庭都還依賴將開水煮沸後來喝,我們可以想像煮水需要使用瓦斯或電,煮水同時產生熱氣。在這樣的情況下看到台北市長的綠色城市廣告,大多數人心理可能以為自己住在綠色城市而引以為榮?但是如果我們拿蓋綠色城市的預算,先達成自來水可生飲化這類困難的事呢?哪個城市較進步,較值得引以為傲呢?

【2008/07/12 聯合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