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5月 19, 2008

高捷光害》商家店內做生意 要戴遮陽帽

高捷「美麗島站」的桁架帷幕玻璃,在陽光照射下,折射的強光會射入周遭店家,造成商家生意大受影響。
記者包喬晉/攝影
 
高捷「美麗島站」折射的強光「直搗」周遭店家,連店家的遮陽棚都擋不了。
記者包喬晉/攝影

美麗島站 帷幕玻璃惹的禍

「反射的強光,都可以照到我整個店面一樓內了!」高雄捷運紅、橘線交會的「美麗島站」,因站體入口建蓋帷幕玻璃造型的大型白色桁架,整體造型雖很漂亮,已成高市新地標,但帷幕玻璃在陽光照射下,折射的強光卻會射入附近商家店裡,幾個月下來,問題都未獲解決,成為鄰近商家嚴重的「光害」,生意大受影響。

受到「光害」的商家多有怨言,一名賣冷飲的李姓婦人說,折射到店內的光線很強,嚴重影響生意,有時在店內做生意還要戴遮陽帽,真的很離譜。

高捷公司:還在想辦法補救

造成光害的大型白色桁架,是高捷美麗島站出入口的公共藝術,在路口四個角落架設「貝殼狀」的玻璃帷幕,取名為「捷運之心•祈禱」,由於造成特殊,已成高市新地標,沒想到在高雄港都豔陽照射下,竟造成光害問題。

高捷公司公共事務處長黃一中今天表示,白色桁架玻璃隨陽光折射,主要多在上午10時至下午3時,部分陽光會折射入周遭商家店內。高捷曾研擬在桁架附近放置綠樹盆景,遮掩陽光折射入商家,但盆景高度不足,效果不佳;如設置大型看板阻擋,就會破壞「美麗島站」站體公共藝術整體造型景觀,只好再想其他辦法了。

他強調,高捷東西向的橘線工程已近完工階段,最快8月底可以通車營運,與已營運的南北向紅線,建構成十字型路網,美麗島站就位在這紅、橘線的交會處,有關減少帷幕玻璃折射陽光入商家的改善辦法,需等橘線工程勘驗作業完成再設法處理。

若用遮陽棚 店面等於遮蔽了

據受害商家表示,其中受害最深的高捷美麗島站北向左側角落一家冷飲店,折射陽光照耀深入店裡,賣冷飲的李姓婦人說,高捷曾協調要加大及降低她店前遮陽棚架以防堵折射陽光,但棚架加大及降低相對會讓店面變小,生意將雪上加霜,並不適宜。她認為,既然高捷答應等橘線工程通過勘驗後改善,她願靜待處理。

【2008/05/12 聯合晚報】

星期日, 5月 11, 2008

雨港留不住人 跌破39萬大關

中國時報 2008.04.29  張謙俊╱基隆報導

     基隆市三月底人口數跌破39萬人,僅38萬9915人,民政局分析原因,指出基隆市近幾年來人口老化、出生率低,遷出人口大於遷入人口,以致人口數持續呈現負成長趨勢,不知何時才能止跌回升?

     基隆市人口數在民國八十九年為38萬8425人,好不容易在九十年終於突破39萬門檻,九十一、九十二、九十三年持續成長,一度達到39萬2337人,也是基隆最高人口紀錄,到了九十四年就出現負成長,年年人口數在39萬人口數邊緣徘徊。

     遷出大於遷入 持續下跌

     結果三月份還是撐不住,摜破39萬,民政處長許庭郡分析,以今年三月人口數分析,遷出1763人,遷入1610人,出生242人,死亡為258人,在遷出大於遷入,死亡多於出生條件下,今年二月人口數為39萬零84人,三月就跌破39萬人了。

     若由出生人數來看,在年輕夫妻不願意生小孩少子趨勢下,新生兒一年比一年少,反觀基隆死亡人數,卻出現逐漸上升趨勢,一消一長中,人口自然減少。

     出生率低 人口老化嚴重

     根據社會處統計,今年二月基隆超過65歲的老人,已逾4萬1316人,占基隆人口比例的10.59%,若依老人人口數達7%以上,就算高齡化社會,基隆早已算是高齡化城市,人口減少不足為奇。

     主計處也發現,基隆市人口數在民國九十一年起,徘徊在39萬人口上下,由於僅有千分之一的波動,也就400人上下,在人口數較大波動下,人口數跌破39萬人是可預期的。

     另有市府人員穿鑿附會說,基隆今年春節前後連續下了32天的雨,二月日照僅2小時,基隆雨港名不虛傳,天候因素讓人受不了,不得不選擇離開基隆。

星期六, 5月 10, 2008

戴奧辛荼毒 安順廠居民擬提國賠

台鹼安順廠戴奧辛汙染,地方串聯準備向經濟部提出國賠,準經濟部長尹啟銘是台鹼安順廠員工子弟,他父親尹大樹生前也支領過戴奧辛汙染補償費每月1814元,尹啟銘的嬸嬸林金金治說,希望經濟部高抬貴手,讓國賠案通過。

台鹼安順廠戴奧辛汙染案爆發後,政府提供5年13億元的人道照護,其中,居民戴奧辛血液含量在64皮克以下,每月可支領1814元,尹啟銘的嬸嬸林金金治戴奧辛血液含量達40皮克,林金金治一家五口戴奧辛血液含量都在64皮克以下,尹大樹生前因病未抽血檢測也是支領每月1814元,如今人道照護再過2年就結束了,地方不滿政府以買斷的方式補償受害者,準備串聯受害者提出國賠。

法律扶助基金會台南分會正替台鹼案被害人打官司,要向經濟部提出求償,去年曾替3名居民提案,都遭經濟部駁回。

法扶執行祕書林金宗表示,如果尹啟銘上任經濟部長,可能也會按照經濟部既有的政策,駁回聲請案。「他駁回,我們才能聲請國賠」林金宗倒希望尹啟銘別同意賠償。

林金宗說,法扶目前調查台鹼員工、居民的意向與受害狀況,到昨天為止已收到60人的委託書,這種大規模、長期危害的環境公安官司,是一場長期抗戰,尹啟銘既然住過台鹼宿舍多年,一直住到高中畢業,應該檢查血液中戴奧辛含量,如果超過64皮克,就可以成為本案的被害人。

林金金治一家人並未參與國賠連署,不過,林金金治盼經濟部高抬貴手,讓國賠案通過,鹿耳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蔡登進則希望國賠與補助能夠雙軌進行,彌補居民多年來所遭受的戴奧辛之苦。

【2008/05/09 聯合報】

嘉縣人口 預估4月底跌破55萬

嘉義縣、市分治26年來,嘉義市人口逐年增加,嘉義縣卻明顯縮減,總人口數預估4月底將低於55萬人,縣府主計處昨天指出,人口老化、出生率低造成人口負成長,必須增加工商就業機會,青壯年人口回流,才是活絡人口根本之道。

縣府主計處表示,全縣總人口數在79至86年間逐年緩增,平均每年增1439人,但71至78年平均每年減2838人,87至96年間平均每年減1439人。分治後人口數最高是72年57萬4712人,今年3月底只剩55萬344人。

主計處長黃恩惠說,長期人口遷出情況沒有改善,未來總人口數預估仍會持續遞減。

主計處分析人口縮減原因,在於出生率低、死亡率高,人口沒有自然增長。96年底幼年人口比率15.99%,比95年底減少4.17%,是少子化現象最明顯縣市;96年底65歲以上老人比率高達15.09%,比20年前增加2倍,是全國最老化縣市。

縣府認為透過生育補助來提高新生人口的做法,是治標不治本。

統計科長邱瓊慧說,農業縣就業機會比其他縣市少,移出人口多因就業因素遷出,縣府規劃提供充分就業機會,包括誘導更多企業到大埔美精密機械園區等工業園區設廠,以留住人力吸引人口遷入、提升縣民所得。

她說,強化教育品質也可減少遷往外縣市求學人數,必須加強宣導教育政策及豐富教育資源,建立完整教育體系,搭配增加就業機會來留住人才,才能改善人口外流現象。

【2008/04/30 聯合報】

掩埋場漲價 竹南廢棄物丟滿地

竹南鎮垃圾衛生掩埋場5月起比照頭份鎮,調高一般事業廢棄物進場收費標準,連日來事業廢棄物進場量銳減大半,但鎮內隨即出現大批濫倒的事業廢棄物,鎮公所為遏阻歪風,將對鎮內五百多家工廠、事業單位,加強管控廢棄物流向。

竹南鎮公所清潔隊長鄭富元指出,竹南鎮收取事業廢棄物,原先每公噸為1500元,但頭份鎮數月前即調高每噸價格為2500元,為防止事業廢棄物湧入竹南傾倒,鎮公所決定從5月起調高進場價格,比照頭份鎮的標準。

他表示,目前苗栗縣區域焚化廠尚未接受焚燒一般事業廢棄物,竹南垃圾衛生掩埋場負責竹南、後龍及造橋等地的事業廢棄物掩埋,如果價格低於頭份,將無法阻止事業廢棄物湧入。鎮公所5月調高進場價格後,每天收取的事業廢棄物數量,已從平均每天175噸銳減到70噸。

竹南收取事業廢棄物數量銳減,但鎮內隨即發現遭不肖業者濫倒,竹南崎頂西濱公路風力發電機旁的空地,前兩天遭人濫倒約3輛大貨車的事業廢棄物,數量約40噸,當地為英華威公司承租的國有地,鎮公所今天將和英華威會勘調查,研商清除。

鄭富元表示,為避免廠家藉濫倒來減輕垃圾處理費用,鎮公所將針對全鎮五百多家生產事業單位,加強掌控廢棄物流向、清查各廠家垃圾清運的相關進場資料,設法防堵濫倒,鎮公所希望各廠家配合。

【2008/05/09 聯合報】

星期五, 5月 09, 2008

造型街燈炫 居民搶認光明燈

中國時報 2008.04.15  陳雅玲╱西螺報導

 ▲延平老街街燈造型高雅,居民搶著認養當作光明燈。(陳雅玲攝)

     西螺延平老街再造計畫日前完工,歐式的燈光造景、綠意盎然的花圃,更襯托老街巴洛克的魅力,鎮公所提出街燈、花圃、樹木認養計畫,沒想到居民反應超乎預期熱烈,幾乎全數被認養一空。

     鎮公所機要秘書趙元才表示,延平老街擁有巴洛克式和風裝飾建築,曾被建築界喻為台灣30年代裝飾派風格代表作,建築物均超過60年,不僅保留完整,風格也相當有特色,是豐富的人文資產

     近年因地方沒落、人口外流,老街不再如當年熱鬧,為重拾人氣,公所與居民召開10幾次協調會議,極力爭取老街再造計畫,將車道縮減,擴大人行道、增加綠美化面積、降低路面高度,並透過燈光造景,重現老街巴洛克式建築的魅力。

     完工後的老街,有歐式街燈襯著落日餘暉,還有香楓樹及充滿生機的花圃陪襯,一不小心就讓人有置身於英國街道的錯覺,吸引不少遊客拍照留念。

     趙元才指出,美好環境需要持續維護才能維持,因此希望居民認養這些街景設施,沒想到1年800元的街燈,沒兩天就被全數認養,就連花圃、樹木也被認養一空,盼望在居民的維護下,老街美景能為地方帶來觀光人潮

     廖姓居民慶幸能認養到街燈當作光明燈,他說,花圃、樹木就種在自家門口,每天澆水、除草根本不需費力,又能維持門面,更何況這麼漂亮的光明燈只要800元,根本沒地方找。

全台第一 五溝村登錄為聚落

中國時報 2008.05.08  汪美芳╱屏東報導

 ▲萬巒五溝水獲登錄為聚落保存,村庄內傳統建築保存良好,因聚落保存而自然形成的蜿蜒小道,處處都有客家庄風情,喜愛鄉土人文與藝術者,最愛流連寫生或創作。(汪美芳攝)

     文化處七日通過,有300年歷史的萬巒鄉五溝村登錄為「聚落」,這是新的文化資產保護法施行後,全台第一個通過聚落登錄的案例,也是第一個獲聚落保存的客家庄,今年屏東縣定位為古蹟年,五溝聚落以生活博物館型態獲得保存,將更加深全民學習愛古蹟的意義。

     萬巒鄉五溝村有19棟保持完整的傳統客家建築,在傳承300年後,其中2/3的村民都姓劉,顯示代代相傳安居樂業的深刻意義,聚落內客家庄的三大特色夥房、伯公與水,一應俱全,整個聚落有古樸的氣味與氛圍,讓人彷彿落入了時光隧道,早就是許多喜愛鄉土文學與藝術者,最愛流連的地區。

     文化處昨日舉行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萬巒鄉五溝村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及「聚落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辦理」登錄,聚落內從水草生態復育計畫到生活空間保存計畫,縣府已在五溝水召開10多次說明會,獲得多數居民認同,而共同戮力保存人文傳統

     徐芬春說,五溝水未來可依古蹟、歷史建築及聚落保存維護補助辦法、客家文化生活環境營造計畫作業要點,爭取經費補助,對聚落做保存及再發展計畫、修復及再利用計畫等。

星期四, 5月 08, 2008

中和枋寮百年老街 居民盼保留

中國時報 2008.04.13  顏玉龍╱中和報導

 ▲有百餘年歷史的中和枋寮街,觀光夜市榮景不再,當地居民憂心都市更新後,連原本的歷史及文化等,也都將永遠消失。(顏玉龍攝)

     有百餘年歷史的中和市枋寮街,市公所7年前曾規畫為歷史街區,但有建商看準當地房地產並參與都市更新計畫,擬在枋寮街中段開闢道路,當地居民憂心,文化歷史街區整排的百年老屋將「攔腰截斷」,讓中和最古老的道路及中和人的回憶成為歷史。

     位於中和市枋寮街的南工段899地號等62筆土地都市更新計畫,參與開發的建商欲在枋寮街、廣福路口,以弧形方式開闢道路並從中穿越枋寮老街的百年房舍;建商依都市更新條例取得地主同意書,也以開發坪數回饋地主。

     計畫道攔腰斷 憂回憶成歷史

     縣府城鄉發展局今年初曾針對該地段都更召開第1次專案小組會議,專案小組針對枋寮街係中和歷史聚落,避免都更破壞原有歷史記憶,建議將整條枋寮街納入並適度擴大更新範圍,同時廢除穿越百年老屋的計畫道路,在該街入口設置廣場,讓都更後的枋寮老街能保留歷史特色。

     徐姓地主表示,雖與建商簽下都更同意書,但直至城鄉局提出廢除計畫道路並以原風貌重建提議,才得知計畫道路並非非做不可,尤其枋寮街觀光夜市經多次整頓、建設後,竟加速沒落,原本一位難求的夜市,漸漸乏人問津。

     地主希望縣府 留住歷史街區

     徐姓地主說,市公所曾在九十年間委託顧問公司規畫,結論是要留住歷史街區,將當地打造成集古蹟、歷史、文化、觀光、休閒及親水的歷史街區,如今卻被認定為毫無保留價值,任由建商將枋寮街開腸破肚。

     徐姓地主說,都更能為地方發展注入活水,但若能結合歷史特色與建築風貌,更能帶動當地發展,但目前建商不傾向全街開發,加上業者已取得地主同意書,唯有縣府認定當地百年老屋確有保留必要,或要求以現有風貌開發,否則該開發案幾乎勢在必行,中和最古老的街道也將從此消失。

廣東斥資建城市管道工程解決飲水問題

 2008.05.07 中央社

     為解決中國珠三角地區飲用水問題,廣東省將建新豐江水庫至珠三角主要城市管道直飲水工程,目前正在進行飲水方案、營運模式、投資預算等前期論證,有望今年立項,明年開工,預估總投資人民幣四百七十億元。

     香港「文匯報」報導,據不完全統計,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等城市超過九成的家庭和企事業單位飲用桶裝淨水,顯示珠三角城市缺水問題嚴重。

     廣東省河源市市長、新豐江直飲水項目組長劉小華表示,項目採管道供應用水,引水量每年四億至六億立方公尺,可解決廣州、佛山、惠州、深圳、東莞及香港等居民的飲水問題。

     他說,引水量僅佔新豐江水庫庫容的百分之四點三和年均進庫水量的百分之八點八,不會改變新豐江水庫現有功能,也不會影響東江下游的灌溉、航運、供水等綜合效益。。

     新豐江直飲水工程項目將在當地政府主導下透過市場模式運作,由河源市政府作為項目實施主體,進入受水城市後,內部輸水管網由各受水城市負責自行建設。受水城市將新建一個水質檢測中心,防止二次污染,確保供水水質安全

     預估工程建設期約三年,初步測算項目投資規模約四百七十億元,目前已與東莞、深圳等城市初步洽談,條件成熟將先行建設,然後逐步推廣。

北京研究建第七功能區

2008.05.07 中央社

     中國首都北京市著手規畫將西南部地區列為第七個功能區,作為發展旅遊、休閒和新興友好型產業的聚集區。

     「北京青年報」報導,根據北京市人代會代表所提議案,內容主要涉及生態涵養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以及山區搬遷等四方面問題。

     議案已交北京市政府辦理。今年九月上旬,北京市政府將就該議案的辦理情況向市人大常委會專題彙報。

     北京目前有六大高端產業功能區,分別是中關村科技園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臨空經濟區、商務中心區、奧林匹克中心區和金融街。

星期三, 5月 07, 2008

研究:塞車費制度 無助降低倫敦市空氣污染

2008.05.02  中央社

     英國首府倫敦市是全球第一個在交通尖峰時間,對駕車進入市區的民眾收取塞車費(又稱進城費)的城市,雖然交通狀況改善,但根據一項最新研究調查,塞車費制度不僅未能減少市中心的空氣污染,部分地區的污染情況甚至惡化。

     二零零三年二月倫敦市長李文斯頓率全球之先,對尖峰時間開進市中心八平方英里地區的車輛收取塞車費,每次五英鎊(約新台幣三百元),二零零五年夏天起提高到八英鎊(約新台幣四百九十元),收費範圍也進一步擴大。

     塞車費實施的原始目的,是減少車流量,到二零零六年,統計顯示,駛進市區的車輛數的確減少了五分之一。這個成果還引來紐約等城市計劃跟進。

     正在積極尋求第三個任期的李文斯頓甚至規劃,對排放廢氣量較大的車輛,每次收取二十五英鎊(約新台幣一千五百元),以改善空氣品質。

     倫敦國王學院環境健康專家凱利教授,在塞車費制度實施前後各兩年,採集空氣品質樣本進行分析,發現污染物不論是煙霧、柴油煙粒或一氧化碳等成分,僅有小幅改變。

     凱利說,實施塞車費的地區僅佔大倫敦地區的百分之一,雖然每天減少約四萬輛車輛進入市區,但是公車卻大量增加,換言之,實施塞車費的好處就某些層面來看,被大眾運輸系統抵銷了。

     他認為,如果要改善倫敦市空氣品質,應該將塞車費收費區擴大到整個倫敦市。

     倫敦地區每天有數百萬名通勤族,空氣品質的低劣,從通勤族泛黑的衣領,及髒黑的鼻孔,可以獲得印證。

漂鳥計畫開跑 蘇嘉全自嘲超齡不能報名

2008.05.06  中央社

     頗受好評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漂鳥計畫」,今年邁入第3年圓夢階段,加強行銷,與網路商城合作建立展售平台。農委會主委蘇嘉全自嘲就快失業變成「漂鳥」,但已超齡不能參加漂鳥計畫;他期待未來農委會能延續這項計畫,讓更多有志投入農業的青年,都有機會回歸田園。

     為培養青年體驗農業,進而投入農業的「漂鳥計畫」,過去兩年大受好評,年年爆滿,今年度57梯次、1200個名額的漂鳥營今天起開始報名,歡迎18歲至35歲的年輕人報名參加。

     今年漂鳥計畫除由7個地區農業改良場辦理漂鳥體驗營隊外,還增加由水產試驗所規劃的「漂鳥漁業體驗營」,讓年輕人有機會體驗養殖漁業工作形貌;另外還有「大專農業體驗營」,可提供250位大專青年農村體驗機會。

     農委會表示,漂鳥計畫今年正式跨入第三階段「漂鳥圓夢」,除了繼續強化生產技術面投入,也將協助青年農民產品的行銷。農委會今年與網路商城合作推出「漂鳥市集」,讓學員產品可在網路上展示、販售。

     蘇嘉全表示,不少青年朋友因為參加漂鳥營,啟發了興趣,進而投身農業生產行列,根據統計,截至去年底為止,經由漂鳥計畫、園丁計畫而投入農業的學員累計已達795人,今年應可突破1000人。

     即將卸任的蘇嘉全笑著說,他推動漂鳥計畫,現在自己也快變成漂鳥了,偏偏年紀太大不能參加漂鳥營,雖然有符合年齡的園丁計畫,但他可能因旋轉門條款限制而不能參加,不過其他部會首長卸任後可以報名,一起享受回歸田園,與世無爭的生活。

     蘇嘉全也期待這項計畫能夠持續下去,因為不管誰當農委會主委,農業都要延續。

星期二, 5月 06, 2008

上海市車牌 全球最貴的金屬

工商時報2008.05.05
【李道成】

     全球貴金屬大漲,但到底那種金屬價格最高昂,答案可能是白金、黃金;但如果是在上海,肯定許多人會告訴你,上海車牌才是全世界最昂貴且最具升值潛力的金屬。

     這種說法絕不誇張,因為已經實施14年的上海車牌拍賣政策,在去年底達到高峰;根據統計數字顯示,2007年12月底,上海車牌拍賣的平均價格是5.6萬元人民幣(下同),折合新台幣大約是23.5萬元。

     這個車牌拍賣價,已經超過不少款式的小型轎車售價,難怪上海民間有個經典笑話說道:「上海人買車,買一輛還得拖一輛,以前拖一輛QQ,後來要拖一輛桑塔納了。」

     買車還得買車牌

     雖然是則笑話,但卻充分反映了實際情況。從1994年開始,上海市開始對中心城區新增私家車額度進行管制,經由投標拍賣方式進行總量調控;這項措施一實施就是14年,並且已成為中國大陸全國最早且至今仍唯一堅持車牌拍賣的城市。

     因為在十里洋場要擁有一輛車,僅車牌的花費就大約要新台幣15到33萬元左右,精明的上海人,「窮則變、變則通」;前往鄰近省份掛其他城市車牌,已成為當地一個蓬勃發展的服務業。

     上海車掛外地牌日益普遍,特別是小排氣量轎車,為了規避買一輛拖一輛的負擔,多數都前往浙江、江蘇與安徽等長三角附近城市掛牌,使得這些沒有實施拍賣制度的城市車牌身價也扶搖直上。

     受到車牌拍賣價高昂的影響,上海街道上,排氣量在1,200cc以下的轎車,幾乎看不到本地車牌;上海經濟信息中心的統計也證實了街頭現象,以2007年來說,全市小型車的上牌量僅有2,358輛,占總車輛上牌數只有1.7%,另外1,500cc附近排氣量的中型車,也僅占17%。

     從上海中小型車在當地掛牌的情況來看,近年來前往外省市掛牌的車輛相當可觀;一項統計數字就顯示,從2002年1月到2006年12月的5年當中,因為上海人掛車牌捨近求遠,而造成的稅費損失就高達13.6億元。

     官方以拍賣方式拉高車牌價位,藉此限制車輛的成長,遭到上海不少民眾的抱怨,然而這種「以價制量」的方式,確實也抑制了這個大城市的轎車快速增長;以去年來說,人口數超過2,000萬的上海,新掛牌車輛僅有8萬多輛。

     國務院要求改正無效

     然而這項被許多上海居民罵到不行的政策,卻也被國務院中央要求改正過。2004年,商務部部長助理黃海就公開表示:「上海這一做法違反了從2004年5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希望上海方面能夠按照新的道路安全法規,對這個行為再進行一次認真的研究。」

     面對中央的「點醒」,向來有自己主張的上海市並不領情,車牌拍賣措施繼續實施,並且價位還隨著私家車增加而水漲船高;直到今年初,未得到證實的傳聞指出,2008年7月將取消車牌拍賣制度,漲個不停的車牌才出現跌勢。

     取消拍賣制的傳聞殺傷力很大,今年1月中旬的車牌拍賣,得標的均價下殺到8,100元的罕見低價,甚至比去年的最低均價狂跌了1.5萬元,相比1個月前的2007年12月均價,更是一口氣少了3萬多元,差距之大令人咋舌。

     拍賣不廢 漲勢難歇

     然而在4月中旬後,在取消拍賣制的傳聞並未實現的情況下,上海車牌的得標均價立即又往上衝到3.73萬元。

     這個現象告訴了上海老百姓,未來只要這個行之有年的制度繼續存在,被稱為「世界上最昂貴鐵皮」的上海車牌,就會持續保持它那不可替代的身價。

山仔后141棟美軍宿舍全列文化景觀

自由時報20080504
山仔后地區的百餘棟美軍宿舍建築,是目前台灣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美軍宿舍區,台北市文資委員會昨天通過全區一百四十一棟宿舍列為文化景觀。(圖:資料照,台北市都市發展局提供)

〔記者林秀姿╱台北報導〕經過山仔后社區多年來的各種努力,原本陽明山山仔后美軍宿舍群只有二十二棟被登錄為歷史建築,台北市文資審議委員會昨天通過全區一百四十一棟宿舍列為文化景觀,擁有半世紀歷史的美軍宿舍群全區可望完整保存。

登錄名稱:陽明山美軍宿舍群

文資委員會也通過,鄰近的美軍協防司令宿舍(現南非大使官邸),以及靠近中山樓的劉自然事件案發現場,也被納入登錄範圍內,並以「陽明山美軍宿舍群」名稱登錄為文化景觀。

當地山仔后文史工作者非常開心,雖然文化景觀保存不代表不能拆毀,但至少邁向保存的第一步,透過文化景觀的登錄,賦予該區文化意義,以降低開發密度。

在文資審議委員會中,委員們都認為山仔后是當年台灣最大的美軍宿舍群,並且是一九五七年引爆反美情緒的劉自然事件的案發現場,也是冷戰時期美軍協防台灣的重要見證,因此除了宿舍建築外,包括防空洞、直升機坪、戰備水池、圍牆等,都應該一併保留。

文化局表示,全區建築物及配置象徵五○年代美國南方的「城郊住宅」案例,是台灣第一個西方住宅區規劃理念的呈現,表現出人與自然互動的文化意義,具有紀念性、時代性、罕見性以及歷史文化時代價值。

至於該區登錄後的保存元素及管理原則,文資委員會表示,未來該區的建築類型、街道模式都有一定的要求,不得隨意變更,開放空間也要符合美式有前後院的模式;其中建築類型也要保存不同層級的宿舍,有將官級、校官級、尉官級以及士官級,各有不同的特色,將官級是一層平屋頂大型獨戶住宅,士官級則為二層的雙拼住宅。

此外,為減低既有地主發展的損失,文資委員會同時建議本區為容積移出區,將請都市發展局評估納入都市計畫內容訂定。

老建築消失 古都文化褪色

 
中西區鶯料理年久失修,建築破舊,雜草叢生,不復以往風采。
記者柯佩君╱攝影

由古都再生保存文教基金會舉辦的「老屋欣力」票選活動日前落幕,引起熱烈迴響。基金會精選多個數十年的舊建築,均透過有心人活化再利用,保存歷史的軌跡。

老屋再生 全靠民間

入選的一間間深具特色的再生老屋,都是民間自行出資數百萬元,花費多年時間修復、再利用。對比中央及市府加速拆除老舊房舍,不禁令人擔心10年、20年後的府城能否還享有「文化古都」的盛名?

府城自西元1661年開府設治,是全台歷史最悠久的城市,以眾多古蹟聞名全台,吸引許多遊客參觀。徒步在老舊的街道上,彷彿能輕易地感受到昔日的文化、歷史氛圍,頗有「五十步一老屋、百步一老街」之感。

拓寬道路 古厝拆了

古都特色讓府城人引以自豪,但現代化的腳步逼得居民不得不退讓。走在台灣第一街「延平街」,人潮仍舊絡繹不絕,周邊建築卻不復以往的古樸模樣,不免讓人想起喧騰一時的「延平街事件」。

老街一側的古建築群13年前因市府「道路拓寬」決策被迫拆除,引起全國人的注意,許多文史團體與學者專家紛紛四處陳情、力保,當時的行政院長連戰一度下令暫停拆除,仍然無力回天。

同樣面臨拆除命運的還有府前路台銀宿舍,6年前被夷為平地,新建的住宅商業大樓去年落成。居民望著大樓,無奈笑言;「只盼望記憶力不要衰退,這是舊宿舍唯一能存在的空間了。」

疫情失控 牽連舊屋

去年登革熱猖獗,許多破落的舊建築群,包括水交社文化園區、公園路321巷原日軍步兵第二連隊官舍群與鶯料理等處,一夕間彷彿變成病源,陸續被列入待拆除清單。水交社文化園區去年10月拆除,公園路宿舍群保留郭柏川紀念館、祝融的屋舍則全數清除,鶯料理目前閒置,尚無定論。

昔日華麗、獨特的建築如今倒的倒、破的破,像病入膏肓的老人,無人理會,等著自生自滅,讓人產生「擱著礙眼、照護又麻煩,乾脆直接清除,省事不費力」的錯覺,忘了許多看似平凡的舊建築都是形成古都文化風貌的因素之一,也造就了城市文化的深度。

活化建築 深化文化

舊建築因為土地實質經濟效益、配合都市計畫與公共建設等因素,漸漸地被毀棄、拆除。古言「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妥善維護舊建築群不僅可汲取前人的建築經驗,也是居民共同的回憶,哪怕是一扇窗、一道門,都能讓耆老口沫橫飛地述說當年往事。

府城文化節活動一個個增加,舊建築群卻一個個消失,徒有活動卻無見證歷史的環境空間,值得相關單位深思。

產官學合作,多元思考、謹慎處理舊建築群,如海安路藝術造街等,才不致辜負「文化古都」的美名。

【2008/05/03 聯合報】

未跨多數決 都市難更新

中國時報 2008.04.11 
顏玉龍╱永和報導

     礙於地主人數眾多且無法凝聚共識,永和福和戲院都市更新案一波三折,過去2年改建案進度始終停滯不前,但類似的改建問題,在北縣轄內不勝枚舉,台北縣政府城鄉發展局表示,依現行法令,唯有地主及建商自行整合並跨過多數決門檻,否則改建進度將如一灘死水。

     都市更新再造已成為老舊社區或大樓重生的契機,永和福和戲院亦不例外;不過,在部分地主、當地里長及建商奔走2年,都市更新案卻毫無進展,不僅所有權人著急,周邊住戶更急著等待更新後所帶來的房價利多

     縣府城鄉發展局都市更新科長黃秀源指出,都市更新條例對都更案提供上限50%的基準容基獎勵及租稅減免等優惠,也提供都更規劃補助,不過,私人土地須由地主組成都市更新會自行整合,或由建商、里長居中協調,唯有達到3分之2的地主同意,且佔地達4分之3的面積,政府方能介入協助推動都更案。

     黃秀源說,與福和戲院狀況相似的都更案層出不窮,也是目前都更案推行不易的主因,若地主無法整合意見,縣府也無能為力。

舊美軍宿舍 地方推動保留區

中國時報 2008.04.10 
盧金足╱台中報導

     中市美術園道特區,座落很多西式木造的花園房舍,這些台銀管理的舊美軍宿舍,去年以22多億元標售4000多坪土地後,建商大興土木,半世紀前的美軍駐台遺跡漸消失中,地方發起搶救美軍文物之聲,目前區內只剩6棟美式木屋,盼政府能闢為保留區。

     西區土庫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黃冠庭表示,從美術館特區周圍的建物,仍可見出很多美軍食衣住行的遺跡,從現在叫好又叫座的美術園道,融合中西餐廳的異國美食,餐廳建物大都是美軍宿舍留下的西式洋房,當年規畫的花園、房舍,營造出西方的熱情品味

     美軍駐台遺跡 逐漸消失中

     但五權西路兩側,鄰近國立美術館的美軍宿舍,則沒有美術綠園道餐廳建物的幸運,台銀去年高價標售,帶動美術館特區的房價,建商興建住宅區、商店街和百貨商場,以往白木屋、綠樹相映的景觀夷為平地,當年美軍在台的歷史和生活點滴不復見。

     土庫社區僅剩6棟 深鎖高牆內

     大忠社區地方文史工作者熊英芝說,美術館特近的路名,也可見出美軍在台中市關連性,如現在沿用的地名中美街、美村路,可能都和這裡有大批美軍居住有關,而美村路上的聯勤台中招待所,座落在台中市已有50多年,以前被稱為「美軍俱樂部」,美軍為文化城帶來PUB和美食文化,至今還有影響力。

     全台過去有美軍宿舍的地區,見證冷戰時期的歷史軌跡,但黃冠庭憂心的說,台中市的美軍宿舍,位在土庫社區內的,幾乎標售一空,現在只剩6棟房子,而且因為閒置多年,成為民眾丟棄垃圾的地方,後來台銀即圍起高牆,杜絕亂倒廢棄物,但也讓美軍宿舍的木屋、花園風情,鎖在高牆之內。

     土庫社區發展協會調查,當年的美軍宿舍依據美國人的生活習慣,除了有綠木扶疏的花園外,屋頂一定有高高的煙囪,雖然台灣地處亞熱帶,四季如春,平地下雪機率不高,但美軍居住環境,還是會保留在家鄉生活的方式,在室內生火取暖,增添家庭的甜蜜溫暖氣氛。

     黃冠庭和地方文史工作者和建築師,最近聯手發起保留美軍眷舍的文化景觀,希望將僅剩的美軍宿舍作為公共文化資保留區,當成外國朋友來台工作、旅遊資訊據點,以後也可以做為當年美軍和後代來台灣時重溫舊夢的地方。

開發瑪家農場 宜考量遷入3部落

中國時報 2008.04.09 
王安國╱屏東報導

     針對台糖瑪家農場100.8公頃土地的規畫利用,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認為,如何降低移住部落的衝擊性,應列為首要之務,在農場腹地有限與區位無法改變下,開發定位宜將魯凱族阿禮、好茶、去露等3個潛藏危險部落納入遷建主要考量對象。

     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接受屏東縣府委託,辦理瑪家農場土地規畫案,該所表示,分布在瑪家、三地門的排灣族與分布在霧台的魯凱族,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不論是日據時期及國民政府初期,大抵經過1次或2次移居,從遷建所累積的經驗,在謀生能力、產業發展、部落意識凝聚、文化傳承與對祖先土地脈絡的連結等各層面,往往對移住部落造成極大衝擊。

     因此,瑪家農場的土地開發與優先規畫對象,應以整體為考量,將魯凱族的阿禮、好茶、去露3個潛藏危險部落一併納入遷建的設想範疇。

     民國卅九年,阿禮曾經計畫性集體遷移,當時全村幾乎半數遷往台東縣卑南鄉東興村與金峰鄉嘉蘭村,此後又因隘寮溪河床開發為新社區,不少居民遷往瑪家鄉三和村。最近幾年,阿禮因地理位置太過偏僻,交通不便,謀生困難,部落人口外流情形相當嚴重。

     同樣的,位在海拔約1000公尺的去露,也因移住政策導致部分村民遷至瑪家鄉三和村,向來是霧台鄉人口戶數最少的一村。

     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表示,好茶、阿禮、去露屢遭颱風豪雨威脅,聚落位址坍方、下滑或家屋慘遭淹沒,村民被迫撤離家園,由於安全堪慮,3個部落要求遷移的聲浪有逐年增多趨勢

保存文化資產 老建築去留要審慎 搶救奏效 南監日本宿舍緩拆

中國時報 2008.04.08 
趙家麟

     原台南刑務所官舍群在文化團體與民代聯名搶救行動中,幸運被暫時保存下來,但因為還牽涉到公部門諸多利益牽扯,未來命運是拆或留,恐怕還在未定之天。

     公部門及相關國營事業遺留的老舊宿舍群,在近幾年來遭到大量拆除,全台各地皆然,主要原因在於這些國家資產國家財政困難時代,更容易因為閒置或土地有效利用等理由,被加速處分及標售作業。

     其中,台南市因去年爆發登革熱疫情,狀況又特別嚴重,導致這些缺乏管理舊宿舍成了衛生死角,管理單位一不做、二不休,乾脆一拆了事,造成文化資產浩劫。

     近幾年來,台南市在文化團體努力,依法指定古蹟保存日本時代宿舍,有公園路321巷10棟、農改場5棟,但令人遺憾是,包括安平台鹽估廳舍、府前路台銀宿舍、北門路台鐵宿舍、青年路公賣局宿舍、水交社空軍眷村等,幾乎已被移為平地或標售建屋。

     台南監獄的日本時代宿舍,暫時從鬼門關前搶救了下來,但不知道能否「活」得下來。因為,要想讓政府放棄商業土地標售大筆財源,還要花大錢保存維護現況,除非主政者視野與觀念改變,老宿舍群命運依然令人憂心。

 

中國時報 2008.04.08 
搶救奏效 南監日本宿舍緩拆
趙家麟╱台南報導

 拆不拆 要三思 ▲文化團體爭取保存台南監獄日本宿舍群,原訂八日開標的拆除工程已急踩煞車。(趙家麟攝)

     在登革熱疫情壓力下,面臨拆除的和意路原台南監獄日本宿舍群建築,在文化團體與民代聯名關切,七日經公聽會討論後,市府同意急踩煞車,原訂八日開標舊宿舍群拆除工程先行叫停,並由文化觀光處邀集文化團體針對聚落整體保存進行評估提案。

     由法務部撥款321萬元交市府公告招標拆除工程,在開標前夕緊急喊停,讓關心文化資產保存工作團體鬆了一口氣,並在昨天公聽會具體建議,期盼未來能供公益使用,讓非營利公益團進駐使用。

     3棟建築被指定為古蹟

     台南監獄日本宿舍群暨原台南刑務所官舍群,位於永福路、和意路、西門路之間,根據調查,現存15、16棟舊宿舍係自西元1900年到1930年分批建造,多為1層木造建築,少數屬磚構造,建築周邊留設有庭院,其中,並已有3棟建築被指定為古蹟。

     根據文史工作者考據,這批日本殖民時代留下宿舍,除有不同形式建築,整個宿舍區空間還規畫有演武場、醫務室、員工浴場、合作社等公共建築。

     聚落經過數10年發展,雖然房舍早已老舊破損,但仍是市中心區不可多得都市文化綠地。然而,自台南市去年爆發嚴重登革熱疫情,宿舍聚落環境衛生就成了眾矢之的,市府開出罰單後,才演變成要拆除命運。

     未來進行聚落保存研究

     老宿舍面臨被集體拆除,引起地方文化團體高度關切,包括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台南市社區大學、荒野保護協會、五柳枝生活化協會與台南人劇團、那個劇團等,聯名籌組「台南市文化環境保育促進聯盟」進行搶救行動。

     昨天下午,該聯盟與市議員邱莉莉、林俊憲召開公聽會,與會副市長洪正中在幕僚單位協調後,決定從善如流,接受公聽會緩拆結論,並援引採購法第48條「因應突發事故者」理由,暫緩八日開標作業,並在未來3個月內,進行聚落整體保存研究。

都會筆記 優質交通靠大家打造

中國時報 2008.04.07 
本報訊

     「行」是每天一出門首要碰到的切身問題,台北市政府近來推出一連串交通「改革」措施,從添置低底盤公車、提高公有停車場停車月費、在無車日規畫封閉主要幹道到開放停車場供自行車停放等;但要擁有減碳、優質的交通環境,除政府部門的遠見和魄力外,民眾的配合與認知更不可少。

     物資一片漲聲中,交通局「膽敢」挑此時調漲公有停車場月費,自非貿然行事,而是公有停車場月票費低廉到不合理的現象,存在許久,甚至造成居民漏夜排隊購票,「勞民傷財」,已到非變不可的地步。

     前任市長馬英九每每在新停車場剪綵儀式中總不忘提到「一個城市不可能無限制蓋停車場」,但其執政8年中,除持續興建中的捷運路線、河濱腳踏車道外,幾無讓人印象深刻、耳目一新的交通改革措施,低底盤公車數量寥寥可數;熬不過民意壓力,停車費「凍漲」數年;「在台北,行人最大」喊得震天價響,但機車於人行道上橫衝直撞的畫面,依舊天天上演。

     執政者的智慧與勇氣左右城市發展,但民眾的觀念也是關鍵。駕駛人抱怨市府此時漲停車費形同「雪上加霜」,卻忘了自己對環境汙染也有責任,且長期享盡便宜,調漲月費只是回歸市場合理機制,以價制量。聽到無車日擬在非假日封閉幹道,立刻反彈,但如專家所言,無車日就是要鼓勵無車,從不便中,開車族才可能省思是否有另一種可替代、低汙染的交通方式,何況實施區域內大眾運具便捷。

     交通是城市永續發展的指標,行得安全優質是每位市民的權利,郝團隊要如何破舊創新,描繪北市交通願景圖,令人好奇。

公館水岸新世界 構築觀光軸帶

中國時報 2008.04.06 
蔡依蒨╱台北報導

     台北市發展水岸城市,計畫以人行步道及腳踏車道串連兒童交通博物館,至寶藏巖共生藝棧等景點,形成「公館水岸新世界」親水觀光軸帶,全部計畫分3年期逐步建置,總經費約6億6千餘萬元,除了逐年編列預算外,部分將簽報動用第二預備金。

     台北市都市發展局局長許志堅表示,去年七月,包括自來水園區二期親水體驗區、公館水岸廣場、登山步道支線等休閒設施陸續啟用,公館地區發展都市休閒區塊逐漸成形,北市府便啟動規畫公館水岸新世界親水觀光軸帶計畫,整合公館地區的觀光資源,推動地區繁榮發展。

     人行道及單車道串連整區

     發展局提出的「公館水岸新世界」計畫,將設置人行步道以及腳踏車道串連整區,包括串連兒童交通博物館(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台大水源校區、河濱綠地、公館商圈與寶藏巖共生藝棧。

     發展局表示,「公館水岸新世界」的3年推動計畫,九十七年的主要目標包括,型塑思源路為親水通廊,並將退縮自然水源區的圍牆,同時也將以自然生態的方式,將古亭河濱公園塑造成為精緻花園,並且將新建中正297號公園。

     九十八年的主要計畫,為配合台大水源校區的啟用,延伸台灣大學與公館地區景點的軸線串連;另外,汀州路3段(思源路以南)的路邊停車位改為人行步道及腳踏車道。

     九十九年的工作計畫,則配合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啟用,除了將汀州路3段(思源路以北)的路邊停車車位轉為人行及腳踏車道外,並新闢腳踏車跨堤設施銜接至河濱公園,汀州路3段於辛亥路1段至基隆路的區段,則將調整路型為人車共道。

     經費6億6千萬 改善動線

     發展局表示,為了建置一個更舒適的人行步道及腳踏車道,將逐步釋出公館地區的公有地,並配合3年計畫的逐步實施,整合公館地區的觀光資源活絡水岸活動

     「公館水岸新世界」計畫已經簽報市長郝龍斌,在經費預算部分,3年期計畫在「人行及腳踏車動線改善」、「空間改善」、以及「軟體行銷宣傳」預計共需6億6千餘萬元,經費除逐年編列公務預算外,部分將簽報動用第二預備金。

星期一, 5月 05, 2008

深圳東莞主要河流污染嚴重

 2008.04.08  中央社

     中國廣東省深圳境內觀瀾河及東莞境內石馬河污染嚴重,兩河上下相連,最後流入珠江口,綿延逾百公里,堪稱珠三角「污染奇觀」。

     新華網報導,觀瀾河是東江一級支流石馬河的上游,屬東深引水工程水源補給區,也是深圳市飲用水源保護區。被深圳人稱作「母親河」的觀瀾河呈深黑色,散發出刺鼻臭味,有的河段還裸露出佈滿黑色淤泥的河床;東莞石馬河的景象同樣觸目驚心,兩河被當地民眾戲稱為「烏龍江」。

     深圳和東莞環保、水務部門負責人表示,觀瀾河、石馬河的污染問題引起有關部門重視,當局下了很大功夫治理,耗資人民幣數億元。

     他說,深圳市政府二零零三年七月制定「關於觀瀾河水質污染控制工作方案」,開展對觀瀾河部分河段的清淤和兩支流污染整治工作,東莞也投入巨資建成三十六座污水處理廠,但河流污染狀況仍無明顯改觀。

     當地政府官員和專家指出兩河治理難題:

     一是綜合治理起步晚,歷史欠賬多。深圳市寶安區水務局副局長吳新鋒說,觀瀾河的污染在二十世紀九零年代中期開始,直到二零零三年底,觀瀾河污水處理廠才正式投入使用。

     二是缺乏系統措施,分段治理效果差。在觀瀾河與石馬河交匯處的水面上有一條清晰的分界線,上游的水顏色較黑,下游的水經過塘廈污水處理廠治理後再流出,顏色淺一些。

     三是河流治理未納入城市規劃,遭遇重重阻力。早期的城市規劃偏重路網規劃,較少考慮水網規劃,沿河兩岸沒有預留足夠的河流綜合治理用地,導致目前河流綜合治理時阻力重重。

     如今,觀瀾河兩岸土地已被廠房、民宅佔滿,這些單位持有用地許可證,要他們讓道十分困難。同時,河流治理需要與規劃、國土、環保、發改委等部門及不同業主溝通、協調,審批週期長,而從提交項目建議書到動工,至少要一年時間。有的業主不肯拆遷,河流治理工期一再延誤。

     另外,觀瀾河流域一些老城區未建立排污管網,生活污水不能集中處理;有的管網規劃不合理,很難實現雨水和污水分流,需要有關部門進行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