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6月 27, 2008

全球商業樞紐 北市勝上海北京

  • 2008-06-10 中國時報 【劉添財╱台北報導】

     萬事達卡公司九日公佈2008全球商業樞紐研究指數 (MasterCard Worldwide Centers of Commerce Index),台北市首度列入評比,在全部評比的75個城市中位居第22名,亞洲地區則排名第7,勝過上海、北京。

     台北市長郝龍斌對此表示,再一次政黨輪替之後,台灣政治趨於穩定,經濟持續發展,在市府繼續加強行政效率之下,他有信心明年成績會比今年更進步。

     首度列入評比 排名22

     2008年萬事達卡全球商業樞紐研究指數顯示,倫敦成功蟬聯全球第1商務樞紐,紐約則為第2名,亞洲城市則以東京名列全球第3位,蟬聯亞洲第一的地位;另一方面,上海亦跳升8名,名列全球第24名,晉身全球25大商務城市之內。排名在前25個城市中,亞洲城市便有8個,依序為東京新加坡香港、首爾、雪梨、大阪、台北、墨爾本等。台北為首次被列入評比。

     郝:明年一定會比今年好

     郝龍斌在調查報告發表的記者會上對於北市的表現強調,隨著兩岸關係和緩,直航指日可待,未來北市將形成與長江三角、珠三角間的2個小時經濟圈,勢必吸引外資與台商回到台北投資並設立營運總部及研發中心。尤其北市無論在清廉行政、獨立司法、國會制衡及媒體監督等方面,都是全球最進步的華人城市,他相信明年台北市的表現一定會比今年好。

     經商環境方面 有待改善

     這次評比共分法律及政治體系、經濟穩定性、經商環境金融市場、商業中心、知識創新及資訊流通及居住環境等7大指標,北市在經濟穩定性這項指標上,位居亞洲城市的第2名,僅次於新加坡,主辦單位認為,台灣對全球商業活動的影響力已不容小覷。不過在經商環境方面則排名第12名,有待進一步改善。

環保自救 廣州居民圍堵垃圾車

  • 2008-06-12 【中央社】

     中國大陸廣州市興豐村昨天發生一起環保自救事件,當地村民因為不滿垃圾車滴漏污水,於是自行攔截車輛進行檢查,一度令二百多輛垃圾車大排長龍。

     「南方都市報」今天報導,昨天上午九時,當地村民開始攔截經過該村的垃圾車,結果導致原本繁忙的白雲區興太三路變得擁塞不堪,二百多輛垃圾車排起了近三公里的長龍。

     報導引述當地村民說,「如果合格則可以通過,如果漏污水的,要離開我們村!」

     事發後,當地派出所和環衛局派人前往協調,經過四小時的僵持,村民才放行車輛。

     據說,自二零零二年起,市當局在興豐村建立了一個垃圾填埋場。自此以後,每天都有垃圾車運載大量垃圾前往垃圾場填埋,且都要經過興豐村。

     報導引述興豐村村支書許亦生說,興豐垃圾填埋場啟用後,部分垃圾車沿途滴漏、撒落垃圾,路兩旁未設排水溝,儘管灑水洗路,但污水積在路邊仍是惡臭熏天。

     他說,每日上千車次垃圾頻繁穿梭,路面也難以負重。

     許亦生說,「村民忍受這樣的日子,已經五六年了!」

     據報導,興豐村多次與市環衛局協調,但一直未能解決。

老城區企業搬遷 青島展新風貌

  • 2008-06-10 工商時報 【李道成╱青島專題報導】

台資企業英派斯總公司雖然在青島市中心的市南區,但主要生產基地已搬遷到即墨,並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圖╱李道成

     為了擁有更新、更好的都市風貌,大陸沿海城市不約而同,都展開了一波舊城區的工業搬遷計劃;隨著每個城市的優勢不同,自然形成了風格迥異的老城區改造計劃。

     基於實現縮短城鄉距離,並且促進產業布局優化,青島市經貿委規劃了一項空前的老城區企業搬遷改造工作。這項龐大工程涉及了25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近10萬名職工的工作權與生活區域的改變。

     事實上,青島最近正在全面啟動的老城區企業搬遷規劃未來將會有超過100家的企業,勢必要搬出老城區到異地發展。這次的企業搬遷規模,在青島工業發展歷史與城市發展史上,都屬於空前的行為,但對當地傳統產業升級與老市區功能提升,應該會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工廠的搬遷雖然短期內,會對企業營運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衝擊,然而由於新的建廠用地都較寬闊,對城市產業的未來發展,反而是一種更具前瞻性的做法。

     另外老城區的企業撤走後,住宅、商業用地增多,也會給城市帶來新的活力。青島市經貿委主任項陽青就表示,老城區的搬遷改造,至少將給青島經濟發展與居民生活帶來3個方面的積極影響。

     首先是搬遷改造將推動城鄉經濟統籌發展,加速郊區的工業化與城鎮化的腳步,並且縮小城鄉的差距。其次是搬遷工程將加快青島的產業結構調整,促進整個城市產業布局的優異化,形成省級以上開發區、市級產業功能區與中小企業經濟板塊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第三個積極影響則是搬遷老城區企業,將改善整體城市生活環境,尤其是西海岸的老企業向外遷移,將會讓以往擁擠,景觀與空氣品質欠佳的西海岸,由製造業充斥,搖身一變為生態型、旅遊型與生活型的海岸線。

     由於老城區企業搬遷,牽涉的部分除了工廠之外,還包括大批職工在內的人的移動安置,據了解,青島市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搬遷原則;經過多種管道、方式,解決人員安置問題。

     按照這個原則,大部分企業的員工,都將隨著工廠搬遷到新的地址工作;另外利用老城區新發展的產業形態,就地安置一部分,至於情況特殊的部分職工,不適宜或不願意到新企業工作者,則以國家與青島有關勞動法規政策進行安置。

     對於搬遷改造老城區的企業,青島市政府將給予土地回收補償、項目貸款貼息等配套政策扶持;同時還按照「企業主體、政府支持、市場運作」的原則,以多元化管道與方法籌措資金,努力推動企業經由搬遷改造,實現企業機制創新,技術設備的升級,還有規模的擴張。

     此外,青島市經貿委指出,對於該市老城區企業的搬遷也並非一家不留,因為政策內包括「搬一批、留一批、破一批」;依據這個指導原則,制定了搬遷改造的相關配套措施。

     早在今年才展開這波西海岸老城區企業搬遷之前,青島市的大型企業就已陸續展開遷移郊區行動,並藉此擴大產業規模。包括海爾、海信與青島啤酒,近年來,都已在黃島、城陽與膠州等地建立了龐大的新生產基地。這些大企業的新廠區,一般至少都在500畝以上,由於廠房快速擴充,這些年來,這幾家青島本地的大企業發展都相當快速。

     同時以往產業經濟不發達的即墨、黃島、膠南與膠州等地,在搬遷企業增多的情況下,現今繁榮現象逐漸追上市區。並且老市區內的工業用地轉換為住商使用,讓主要位於市中心地帶的青島跨國企業設立的總部與辦事處,不再有空間不足憂慮。

     未來老城區的企業搬遷全數完成後,青島市規劃了適當面積的生態區、商業區與住宅區來替代原先的工業區,這些改造將會讓這個海濱城市的未來風貌更為美麗

星期四, 6月 26, 2008

上海砸70億元 建設排水系統

根據上海水務「十一五」規劃,上海將建設與啟動51個排水系統,計畫投資約70億元人民幣的計畫安排,除了目前19個排水系統已建成發揮作用和個別項目調整外,餘下排水系統正抓緊建設與改造,爭取在世博會期間發揮作用。

上海濱江臨海,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在1100多毫米,每到6至9月,雨量集中,加之颱風、潮水影響,極易內澇。上海目前的城市排水,是把暴雨通過道路下的排水管道進入排水泵站,再通過泵站把雨水排入河道,使道路不被淹。

上海已建成陸家嘴、花木、浦東國際機場等8個高標準排水系統,服務面積20平方公里。世博局目前正抓緊世博會場館區相關蒙自、南碼頭、浦明、後灘等4個排水系統的建設,確保在世博會期間發揮作用。

另外,結合一批重大工程建設,上海還將開工建設虹橋樞紐、外灘新延安東等10個新增排水系統建設。

根據「上海市城鎮雨水系統專業規劃」,全市共規劃建設排水系統361個,目前已建排水系統222個,在建排水系統26個,待建排水系統113個。

【2008/06/26 聯合報】

小門國小唯一畢業生 張翊翎抱走30獎

  • 2008-06-20 中國時報【陳可文╱澎湖報導】
 通通都是我的▲叫我第1名!澎湖縣小門國小唯一畢業生張翊翎(右二),「自動」獲得第1名,贏得滿滿的獎品,感到既驕傲又開心。(陳可文攝)

     澎湖縣小門國小唯一的畢業生張翊翎歡喜畢業了,擁抱著全校師生、全村鄉親滿滿的祝福,小學生涯獨自一人走完,張翊翎學會自我挑戰。19日畢業典禮她獨得40多個獎品,成為實至名歸的模範生。

     台灣出生率逐年低,今年澎湖縣白沙鄉港子國小林嘉儀、西嶼鄉小門國小張翊翎都是全校唯一的畢業生。

     小門國小全校只有9名學生,張翊翎昨日參加畢業典禮,老師們前一天特地安排了一場畢業大會考,防空洞探險考膽力、6個班級關卡考智慧、腳踏車家鄉巡禮體力、水中尋寶找泳技。張翊翎不負眾望,全部通關

     陪伴張翊翎連續3年的導師林宗德表示,一對一教學很辛苦,學生不能摸魚,老師也不能打混,彼此壓力都很大。而且,沒有同儕激勵、也沒有競爭與合作的學習,老師還得同時扮演同學、兄長的角色。

     雖然面對獨自學習的自我挑戰,張翊翎仍表現優異,英語朗讀、舞蹈、漫畫、閩南語說故事比賽都榮獲全縣優等,老師特地製作成幻燈片,昨日播放她的得獎紀錄秀。

     一聲聲驪歌響起,張翊翎哭成淚人兒,親手製作小卡片送給校長及每一位老師;感性地告別與師長溫馨地叮嚀,大夥相擁哭成一團,品味著6年小學成長回憶

     唯一的六年級生,當然的第1名,6年來優秀的表現,張翊翎1人獨得30個獎品、9個大紅包,滿載而歸。看著堆積起來比自己還高的獎品,張翊翎破涕為笑,爸爸甚至還出動汽車來載運。

     中午,爸爸、媽媽安排了一大桌豐盛菜餚宴請全校師生與鄉親,感謝師長多年來諄諄教誨的謝師宴,張翊翎又高興的哭了,她說,「今天我是主角,我最驕傲」。

星期二, 6月 24, 2008

小小學 最迷你 澎湖虎井、小門 全校僅9人

  • 2008-06-21 中國時報 【韓國棟╱台北報導】

     根據教育部最新的統計資料顯示,九十六學年度全國學生人數最少的國小是澎湖縣馬公市的虎井及澎湖縣西嶼鄉的小門國小,全校學生人數都只有九人;全國學生人數最少的國中是澎湖縣白沙鄉的島嶼國中,學生人數總計十四人。

     台南縣麻豆鎮的總爺國小,學生人數總計一五六人,較上述國中小多出許多,卻遭縣政府決定廢校,引發學生及家長激烈反彈,昨天到教育部陳情抗議。對於迷你學校是存是廢,是地方自治權限,教育部無法處理。

     根據教育部最新完成統計資料顯示,國小學生人數次少的南投縣的光明國小,總計十一人;排名第十的是南投縣信義鄉的忠信國小,總計十九人。

     國中人數次少的是澎湖縣望安鄉的將澳國中,總計十五人;排第十名的是南投縣瑞竹國中,總計四十一人。

     教育部同時完成了全國學生人數最多的十所國中小學校統計,九十六學年度,國小最多的是台北縣新莊市的縣立光華國小,總計四八六九人;人數最多的是台北縣新莊市的新莊國中,總計四七二五人。

松山機場存廢?學者:不廢影響北市城市競爭

  • 2008-06-20今日晚報 【中廣新聞╱林麗玉】

    等到2011年機場捷運通車之後,松山機場未來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還是遷建廢除?引發許多民眾與學者的不同看法,主張廢除的學者認為,松山機場所在的土地,大多為國有地,市值超過兩兆,如果繼續存在,可能讓台北市失去一流城市的競爭力,另外周邊也有居民反彈,抱怨機場造成的噪音及空氣污染問題,不過台北市交通局預估,如果松山機場開放直航,到民國100年可能會有高達500萬人次的使用量,仍有存在的需求

    機場捷運線預計2011年就可以通車使用,一旦台北市區可以搭捷運直接到桃園國際機場,松山機場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中國科技大學包淳亮助理教授表示,松山機場如果不遷建,景觀、資源利用可能會讓台北市失去成為東亞一流城市的競爭力。學者認為,台北市一大塊的河岸地區,做為機場,可能會造成資源浪費。除了有學者建議松山機場遷建或廢除,松山機場對台北市區內的限高、限建,也引發許多周邊居民長期反彈,周邊許多中山、大同、松山等地區里長認為,松山機場的噪音大,空氣污染問題嚴重。而對於松山機場的存在或廢除遷建,海洋大學教授顏進儒認為,這屬於公共政策議題,不可能幾個月、幾年就可以討論出結論,可能十年才有定論,至於台北市交通局認為,儘管目前松山機場的西部航線大幅減少,不過目前松山機仍然負擔台北縣市、宜蘭縣及基隆市居民航空需求,預估松山機場七月開放直航,至民國100年可能會高達500萬人次,仍有存在的需求。

星期日, 6月 22, 2008

「不懂大人事 只想在總爺畢業」

「大人的紛擾我不懂、也不想知道,我只希望我的母校留下來,就這麼簡單…」,麻豆鎮總爺國小家長與學生昨天北上抗議,隊伍中的鄭雅心特別搶眼,事後她娓娓道出她和母親狀告縣長的動機。

雖然暑假後才升六年級,鄭雅心卻比同齡小孩成熟,告縣長、到教育部抗議的大動作,引起外界矚目;她強調,做這些事是家長會的決定,但她贊同,動機很簡單,就是守護學校,不希望同學因併校被迫轉學,不是故意要讓縣府難堪。

「我和班上同學都約好了,要一起在總爺畢業領畢業證書,這小小願望,竟比登天還難!」鄭雅心說,她僅剩一年就要畢業。

她不懂,為何縣府一定非把學校關掉不可?

「不是說裁併小校嗎?我們人數多,為何還會裁併,不是小校來併我們?」她表示「我們有做錯事嗎?為何一定要這樣對待我們?」

【2008/06/21 聯合報】

星期四, 6月 19, 2008

全球城市商業地位 台北居亞洲區第7名

萬事達卡國際組織今天發佈「2008年全球各主要城市商業地位」調查報告,台北今年首次被納入指數計算中,在全球75個城市中,排名第22名,擠入全球前25大商務城市,在亞洲地區位居第7名,超越上海及北京。

值得注意的是,台北在「經濟穩定性」指標上,排名亞洲第二,僅次於新加坡,顯示出台灣對全球商業活動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萬事達卡國際組織研究顧問團,針對全球75個城市,依法律及政治體系、經濟穩定性、經商環境、金融市場、商業中心、知識創新及資訊流通、居住環境等七個不同範疇,超過70個重要指標進行分析,計算出「萬事達卡全球商務樞紐指數TM」。

台北市長郝龍斌今天出席「2008年全球各主要城市的商業地位」記者會,對於台北市在全球商業地位排名第22名,表示雖不是100%滿意,但可以接受;他相信在明年的評比中,台北的名次將會大幅躍升。

萬事達卡國際組織指出,台北在全球城市中排名第22名;若就單項分析,台北在經濟穩定度的排名,位居亞太地區國家之第2名,僅次於新加坡,顯示台北經濟體質良善;另在知識創造以及資訊流通率的這一項評比中,台北超越香港、北京及上海,顯示優良的人口素質及透明的資訊流通。

此外,倫敦今年依舊蟬聯全球第1商務樞紐,紐約名列第2,亞洲城市則以東京名列全球第3位,蟬聯亞洲第1的地位;另一方面,上海亦跳升8名,名列全球第24名,晉身全球25大商務城市之內。

在排名前25個城市中,亞洲城市佔據其中8個,包括東京、新加坡、香港、首爾、雪梨、大阪、台北、墨爾本,顯示亞洲城市對全球經濟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萬事達卡國際組織亞太區首席經濟顧問王月魂表示,本年度報告結果顯示,新興市場重要性正逐步提升,尤其以擁有強勁經濟增長的亞洲市場最為顯著;其中,中國及印度表現亮眼,也使得全球的經濟重心逐漸移向亞洲。

中國在亞洲中的重要地位將會愈來愈穩固,五個來自中國的城市便佔了報告中所有亞洲城市的五分之一;其以上海的排名最高,位居第24名,其次為北京(第57名)、深圳(第60名)、成都(第72名)及重慶(第73名),中國也是泛亞非區中擁有最多重要商務樞紐的國家。

星期三, 6月 18, 2008

天下》亞洲創意城市(1)曼谷.首爾.澳門.台中

  • 2008-06-09 晚報 【文╱蕭富元】

     這是一股不可逆轉的世界大勢,亞半球崛起,亞洲大國紛紛重返世界舞台。這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世界趨勢,商業城市退位,亞洲創意城市急速竄出。

    曼谷、首爾、澳門、台中,他們曾是活在經典名城旁的配角,曾是遭遇城市發展困頓的危城,此刻卻都以新創意和新活力亮出自己的風格,氣蓋亞洲。

    《天下》越洋深入探訪這些擁有獨特風貌的城市,揭開「亞」勢力新面貌。

    這是一個亞半球的世紀。

    曾是新加坡駐聯合國大使的資深外交官,現任新加坡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的著名學者馬凱碩(K. Mahbubani),在《亞半球大國崛起──亞洲強權再起的衝擊與挑戰》(The New Asian Hemisphere)一書中點破,亞洲崛起是不可逆轉的世界大勢,亞半球大國重返世界舞台,全球秩序將因此更和平、更穩定。

    這也是一個亞半球城市的世紀。

    據世界銀行估計,到了今年,地球六十億人口中,有一半將居住在城市,而在一九八○年代,住在城市的人口只有二九%。目前全球十九個千萬人口的超級城市中,就有十一個在亞半球。

    城市的世紀

    在亞半球,已出現了城市的典範移轉。

    亞洲過往的經典城市,是以效率、規劃金融活動設計出來的商業城市,例如東京香港、新加坡和上海,他們代表了亞洲足以和西方世界媲美的妥善規劃、積極執行和有效領導。

    但是,誠如《創意城市》(The Creative City)作者蘭德利(C. Landry)預測,全球化已產生了新動能,無論大小城市,都要從地區、國家和全球的觀點重新評估,並且深度思索自己的目標、角色與定位。

    城市的命脈,不再只是效率和商業,而是創意與文化。城市之所以偉大,不是因為有大規模開發的水泥叢林,而在於它有一本許多創意部落不斷微型儲蓄的文化存摺。

    在城市創意風潮下,有一群亞洲城市快速竄起,長出自己獨特的風貌。

    韓國的驕傲首爾,一手刮起韓流風潮,將南韓拱上全球科技與文化頂峰;五十四萬人口的澳門,只有台北市三分之一大,反而擊敗了規模超過它十倍的巨人拉斯維加斯,成為全球賭都;曼谷居民的平均所得,不到西方大城的三分之一,卻像個磁鐵那樣,不斷磁吸西方人才,來了就不想離開。

    台中不是首都,人口剛破百萬,還能夠用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策略,走自己的路;台北儘管不是亞洲最繁榮的大都會,卻有深刻的生活、文化與民主素養,制定了華人世界的論述標準;面積最大的皇城北京,在奧運的加持下全面翻新,端出了亞洲首都的氣勢。

    這些城市都有一些共通特質:首先,他們都曾經活在經典名城的光芒下,澳門、台北和台中旁邊有個東方明珠香港,曼谷附近有新加坡,北京有上海,首爾則有東京

    其次,他們都遭遇過困頓,曼谷和首爾被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拖垮,幾乎奄奄一息;澳門曾是黑道橫行、旅客避之唯恐不及的治安危城;台中過去被嘲諷是沒有文化只有色情的異色城市;台北經歷了沉默的十年;北京則在SARS 的侵襲下宛如空城。最後,他們用嶄新的思維、創意與活力,渡過危機,站上亞半球時代的浪潮。

    新「亞」勢力崛起

    六個亞半球創意城市,總人口將近四千萬,吸納了國際流動的資金與人才,每年還吸引超過七千萬人次的觀光與商務旅客,形成一股新的「亞」勢力。

    當亞半球崛起,台灣的城市要如何趁勢抓住難得機遇,創造自己在亞洲的特殊定位?

    為了深入了解這個我們所生存的亞半球,《天下》特地走訪亞洲六個城市。在這一期率先推出以多元價值征服西方的天使之城曼谷,以科技文化獨領風騷的未來之城首爾,以博奕娛樂躍登國際舞台的世界賭都澳門,以及以職人精神走向國際的風格消費之城台中。

    下一期,我們將繼續推出台北與北京這兩個華人世界中最重要的城市,歡迎您和我們一起品味亞半球。

天下》亞半球魅力城市曼谷微笑擁抱世界

  • 2008-06-09 晚報 【文╱蕭富元】

    八百多萬的人口,八百多萬個微笑,曼谷以最包容的性格在亞洲城市中獨樹一格,讓西方人形容「來了就不想走的東方城市」,國際化的曼谷如何魅力四射?

         在毗鄰曼谷湄南河的東岸,一間樸素的小小民宿,在六樓面河的房間,陽台上有一張書桌,清晨被附近巨大如傘蓋般的菩提樹上的鳥聲喚醒,坐在書桌前,看河面上流蕩的霧氣,朝日淡粉色的光,閃爍的河流細細的波紋,慢慢多了起來的船隻來往穿梭,載著鮮花和香料的船在岸邊交易,幾座廟宇從遠方傳來誦經的聲音,嘹亮的鐘聲,屋角大樹下有人祭神焚燒起的濃煙的香味,冉冉上升,彷彿升成一朵一朵天空的雲……這一切都這麼像兩千年前楚地的〈九歌〉。」

    去年春天,蔣勳帶著資料,在諸神的國度曼谷,完成詮釋雲門經典舞劇的《舞動九歌》。在蔣勳筆下,詩人屈原魂牽夢縈的湘江楚地,兩千三百多年後在千里之外的曼谷復活。

    四大優勢崛起亞半球泰國人的天使之城曼谷,這個包納了四百座佛寺的曼谷王朝首都,在全球化的時代,也是最能代表亞半球多元價值的創意之都。

    比起其他國際級城市,隨性的曼谷常常是一團凌亂;在全球城市的生活品質排行榜中,曼谷總是落在榜單的後段班。宏�泰國分公司總經理楊宏培提起他住了十二年的曼谷,忍不住笑出來,曼谷排水系統太差,他這輩子最貴的一套YSL西裝,就因為當初一場大雨淹水,泡在水裡毀了。

    只是,曼谷已非昔日那個一下雨就淹水、市區破舊凌亂的第三世界城市。從建築前衛的蘇旺那普新機場出關,嶄新筆直的高速公路暢通無阻。雨季來了,一棟接一棟的摩天高樓和即將完工的大建築群,在雨中擎舉著新曼谷的驕傲。

    著名的《旅遊休閒》雜誌(Travel+Leisure)每年推選全球最佳旅遊城市,曼谷連續六年蟬聯亞洲第一、全球第三。

    西方人形容曼谷是「來了就不想走的東方城市」,每年近一千四百萬觀光客中,歐美旅客就佔去三分之一。

    三十二歲的法國青年巴特利就是一個曼谷癡。八年前他從土魯斯(法國第四大城)飛到曼谷亞洲理工學院當交換學生,原本只想停留八個月,不料回法國後,他開始「魂不守舍」,心裡想的、上網找的都是曼谷。他決定離開法國的工作,回曼谷當自由工作者,「不是我選擇曼谷,是曼谷選擇了我,」笑起來有些靦腆的巴特利說。

    為什麼是曼谷,不是香港、東京或新加坡?這些城市象徵的是規劃、效率和品質,曼谷是另一個極端的對照組,隨意、彈性和鬆散。曾在哈佛與牛津大學任教、今年將參選曼谷市長的昆恩薩(Kriensak Chareonwongsak)就剖析,曼谷的城市生命史裡,缺乏規劃的概念,但它的生命力旺盛,無拘無束,自己長就能繁花似錦,對西方人而言,「反而有一種從未體驗過的破壞性創新」。

    曼谷能夠在亞半球脫穎而出,成為西方人最嚮往的東方城市,主要因為有四大優勢支持?地理、價格、文化創意和價值觀。

    地理優勢:國際熱點地位難取代從地理上來說,曼谷是東南亞第二大門戶,南來北往、東去西返,曼谷是必經的中繼站。前年九月啟用的蘇旺那普新機場,原始規劃旅客流量是以一年最高四千五百萬人次設計,哪想到啟用後第一年就超過四千兩百萬人次,大大威脅到第一名的新加坡樟宜機場。 不偏南不偏北的地理優勢,讓曼谷成為二十九個國際機構的亞洲總部,尤其是聯合國的次級組織,亞洲總部幾乎都設在曼谷。根據國際會議協會(ICCA)統計,曼谷每年平均舉辦七十次大型國際會議,在亞洲城市中排名第四,僅次於香港、新加坡和北京。除了北京,幾他三個城市的平均國民所得,是曼谷的好幾倍。

    不只是大型國際會議,跨國公司也喜歡在曼谷開年度全球會議。代理丹麥飾品的禾璽國際總監王艾平不諱言,曼谷先天的地理優勢,很難被其他城市取代。丹麥總公司的全球代理商會議,年年都選在曼谷,「歐洲人就是喜歡曼谷」。

    對於流行很敏感的王艾平也感受到,每次去曼谷都有不同變化,「永遠不會膩」。為了曼谷,她不但去學了泰文,還寫了一本《就是愛曼谷》的暢銷書。

    曼谷還聰明地將地理優勢,深化為吸引國際人才的能力。曼谷有超過二十五萬的外國派駐行政主管,每個月還繼續增加兩千人。為了留住國際人才,泰國政府不但伸出幾近無限制的歡迎手臂,三年前還開放設立國際學校,短短三年,曼谷就已經有三十幾所國際學校,解決了外派人員子女的教育問題。

    一位曾派駐各主要國際都會的台灣航空業高級幹部舉例,國際航空公司代表協會在台北開會,每次參加的外國人寥寥無幾,但是只要在曼谷開會,都有四、 五十名國際航空公司高階主管參加。

    「從國民所得數字來看,曼谷是第三世界;不過,從國際化程度來看,曼谷一點也不輸給紐約,」曾在紐約工作的他比較。

    曼谷能夠晉身國際級大都市,除了地理因素,還有歷史上的「向洋」性。一百多年前,從小在皇宮接受英語教育的拉瑪五世朱拉隆功決定將皇室成員送出國留學,並親自赴歐洲考察。回國後他拆掉曼谷的城牆,仿巴黎香榭大道,修建現代化林蔭大道,並引進西方內閣制度。從此,曼谷皇室每一代都出國留學,從皇室開始國際化,現任泰皇蒲美蓬就是在美國出生、瑞士受教育,能說七種歐洲語言。

    住在曼谷超過一甲子,朱拉隆功大學亞洲研究所委員林宏觀察,曼谷人崇洋,各階層都樂意接受外國文化,不論是歐洲、美國、華人或是印度影響,曼谷一概來者不拒,「是一個全球化的大雜燴,」身兼曼谷《新中原報》社長的林宏比喻。

    上泰下歐,大膽配色

    同樣是東方碰上西方,在中國似乎是硬碰硬的文化殊死戰,但在曼谷,東方西方是兩股清風交融,沒有你死我活的對抗。曼谷人常說,曼谷就像它的典型建築,屋頂是泰國傳統的三頂尖,下半身則是傳統歐式建築,上泰下歐,大膽配色,看似矛盾,卻極度協調,這就是曼谷。

    年初拜訪曼谷的文化評論家余秋雨,就十分讚賞曼谷平衡和諧的氣質,既保留本土文化,又完全不拒絕西方文化,也沒有失去民族尊嚴的顧忌。「大家在這個非常平衡當中,安安靜靜地過自己的日子,」余秋雨認為,在極端民族主義和極端西化的兩極年代,曼谷是一股嶄新的啟發。

    或許就是出於這種善於融合的特質,當前總理塔克辛喊出曼谷要成為國際時尚之都時,曼谷上下幾乎不需要討論、適應,就可立刻踩油門上路。

    坐在貼滿時尚海報的義大利設計學院院長辦公室,專研泰國傳統服飾超過三十五年的設計師鮑同(Paothong Thongchuea)搖頭笑說,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泰國是東南亞唯一沒被殖民過的國家,沒有強烈的國家意識,對外來文化來者不拒。「中國是國家優先,我們是流行優先,」穿著一襲泰式上衣的鮑同分析,在創意城市當道的年代,曼谷交融東西、從不排斥的性格,反而成為正面助力。

    價格優勢:老少咸宜且物超所值

    在全球城市的競賽中,曼谷最核心的競爭優勢,就在於價格。根據美世人力資源顧問公司(Mercer Human Resource)針對全球一四三個城市進行的生活費用調查,曼谷排名第一二九名,是全球最容易生活的大都會。當各大城市為M型社會衝突苦惱時,曼谷提供了應有盡有的價格選擇,消弭了貧富落差過大可能出現的矛盾對立。

    曼谷曾經舉辦過全世界最奢華一頓一百萬泰銖(約台幣九十四萬)的晚宴,在市中心區也不乏一百多元即可享用原汁原味泰式美食的平價餐廳。頂級旅客可以住在連續七年奪下全球最佳旅館的東方文華,預算背包客也有高山路上、一晚幾百元的背包客棧,同樣舒適乾淨。

    與其說是低廉價格,不如說是價錢背後「要五毛給一塊」的貼心服務,才是曼谷最難撼動的競爭障礙。

    永遠車水馬龍的Sala Deng,白天是打領帶商務人士的辦公室,晚上則是清涼鋼管女郎、豔麗人妖的上班所在。坐在美國的au bon bain咖啡連鎖店,用泰文主持曼谷廣播節目的巴特利歸結,曼谷是一個可以提供頂級服務給各種預算旅客的服務型城市。如果場地許可,就算喝一杯七十幾元的咖啡,侍者也會跪端咖啡過來,讓你有帝王級享受。

    「在曼谷,花小錢就可以當貴婦。花同樣的錢,就有三倍以上的享受,」喜愛旅遊的暢銷作家「女王」,在部落格裡大大稱讚曼谷。

    全球化的大都會多半是商旅貴族才享受得起的王公型城市,曼谷卻是一座最普羅的消費者城市。一位派駐在曼谷的台商專業經理人就形容,「曼谷老少咸宜,且物超所值」。來曼谷已三年多的他,坐在市中心的高爾夫球場俱樂部餐廳,窗外是一大片翠綠的草地。在這裡打一場十八洞高爾夫,價格是台灣的三分之一,而且一人配一個桿弟,就算球打到水坑裡,也立刻會有服務人員跳下水撿球,「服務做到這樣,誰不喜歡?」

    曼谷出生、在泰國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任職二十多年的張象錡分析,泰國學校和家庭教育最要求禮貌和輕聲細語。泰國人的服務心與生俱來,會根據顧客的要求,加碼提供服務,天生就是服務業高手。旅館服務人員,會記住每個房客姓名;看到帶著小孩的顧客,旅館會主動提供保母服務,讓父母安心出遊。

    「你沒想到的,泰國人都先替你多想了,」在台灣完成大學學業的張象錡說。有人說,曼谷就像泰國菜,加酸加甜加辣就是不加苦,是一個微笑的城市。曼谷台灣貿易中心主任顏貽彬觀察,微笑深入泰國各行各業,是曼谷致勝的重要關鍵,「真的讓人有處之『泰』然的愉悅感,生不了氣,」來自外貿協會的顏貽彬肯定,泰國的工業需要仰賴外國的管理技術,但是服務業已經做到世界頂尖,值得想要往服務業轉型的台灣學習。

    八百萬人口的曼谷,八百萬個微笑。莫名其妙大塞車,不會有人不耐煩按喇叭,乘客急得頻頻催問,司機回頭靦腆地笑說,「慢慢來,不要急,大家都是一樣的。」 曼谷的競爭力不表現在速度,而在微笑。

    文化創意優勢:整廠輸出全球就像其他歷史名城,曼谷也被一條大河包覆。沿著湄南河兩岸,寺廟、頂級旅館、政府機構一圈圈向外延伸,曼谷市政府利用水運,整合市內所有的觀光資源,光是一條湄南河,每年就為曼谷市賺進超過四十億美元的觀光收入。

    曼谷被西方遊客奉為亞洲「最具異國風情的城市」,曼谷的異質性,有一大部份是來自於無所不在的佛教文化。曼谷人住家一定有祭拜的靈屋,即使是集合式大樓,社區內也會有神龕,曼谷人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神龕焚香拜拜。

    在全球大都會中,曼谷是唯一一個純佛教城市。余秋雨親身體會,曼谷是個被佛文化滲透的城市,佛教的遺跡安頓了城市和國家的精神。余秋雨認為,佛教的曼谷對於現代文明是一種刺激,東方文化的魅力一定要是佛教。 就在湄南河邊一座小小的廟宇旁,小巷弄裡花徑幽深,曾經是泰國家喻戶曉的電影明星帕拉瓦蒂(Patravadi Mejudhon),十六年前在這方小小天地,蓋了一座私人表演劇院,義務教育泰國貧苦學生學習泰國傳統舞蹈和西方表演藝術,並且送優秀子弟出國學習與表演。

    見到《天下》記者,帕拉瓦蒂淺淺微笑合十。在她心中,曼谷最大的魅力是佛教文化,「佛教是一種生活引擎,讓我們能平和而且用美學眼光看待生活。」

    家族獨家經營湄南河船運事業,帕拉瓦蒂以曼谷為基地,透過舞蹈,將泰式文化傳送到歐美國家,「曼谷人用文化,觸動旅客的心,而不是他們的口袋,」有著一頭漂亮白髮、裝扮時髦的帕拉瓦蒂說。

    曼谷人用大蚊帳裡的小蚊帳,來形容佛教生活下的其他次文化,在這些小小的次世界裡,曼谷人都是天生的創意生活家。在曼谷,大學最熱門的科系不是工程或法商,而是娛樂傳播和文化管理;曼谷最著名的週末市集Chatuchak,更是全世界最大的文創個體戶聚落。

    就拿泰國人尊敬的國王蒲美蓬來說,曼谷每個人都能告訴你,泰皇在皇宮內種稻,做農林漁牧實驗,又會畫畫、攝影、作曲、填詞,會演奏八種樂器,還出過畫冊、爵士CD。其他皇室成員也能自己設計服裝飾品,帶動曼谷的創意風潮和生活美學,以及曼谷人對本土設計品牌的認同。

    作家韓良露觀察,有了皇室加持設計,使得曼谷的設計蔚為風潮,曼谷許多年輕設計師都和皇家有關,「有很多蔣友柏。」封建王朝與皇家,不但是帶動曼谷觀光和國家產業的重要指標,還成為曼谷設計的認同與品味。

    除了皇室,泰國政府也用全球佈局的策略維繫曼谷的文創優勢。

    顏貽彬分析,泰國政府是用「整廠輸出」的概念,在推廣曼谷的文創產業。例如泰國菜,政府提撥創業貸款,凡泰國人在國外開餐廳,只要經過政府認證,就可以獲得低利貸款,條件是要買泰國材料。目前全球已有兩千多家獲得泰國政府認證的泰式餐廳。泰國政府還補助餐廳訓練廚師,讓各地的泰國菜廚師到曼谷受訓。利用整廠輸出的手段,泰國制定了全球泰式美食、按摩、SPA等生活產業的曼谷標準。

    懂得管理的,會說這是曼谷或是泰國政府的縝密策略,利用複製整套作業、訓練與認證流程,把以曼谷為核心的泰式美學,發散到全世界,鞏固曼谷的競爭優勢。不懂管理術語的曼谷人卻認為,曼谷要征服世界,不是靠策略,而是靠價值。來曼谷四年、經營金屬公司的台灣青年劉佳和就深深領悟,在曼谷做自己最快樂,這裡沒有絕對的是非,再怪也不會有異樣眼光,曼谷的價值觀中立,連自詡先進開放的歐美社會都做不到。曼谷某些政府文件,性別欄上除了男性女性,還有一欄是「其他」;有些佛寺的廁所,有男廁女廁和其他。「連對性別這種事情,也沒有絕對的價值判斷,」嫻熟泰國政情的張象錡補充。

    提到曼谷包容的價值觀,經營麵包工廠的林斐騰不無驕傲地說,在全世界的城市中,曼谷對性別越界的接受度最高。林斐騰回憶,在曼谷求學的過程中,「哪個班上沒有人妖?他們可以自在的上學,不會有人排斥,可以選擇自己要的生活,不會有很大的反抗力量跟你對抗。」

    價值觀中立:快樂做自己曼谷最擅長利用對比的價值觀來賺觀光財。白天拜佛寺,晚上看色情;上午給你和平詩意的微笑,下午給你暴力血腥的泰拳。什麼都包容接納的曼谷不會精神分裂。「曼谷的色情場所很多,但是你會覺得曼谷很色情嗎?」林斐騰反問。美國知名歌手莫瑞海德(M. Head)在成名曲「曼谷的一夜」(One Night in Bangkok)裡唱道:「曼谷的一夜,鐵漢也謙卑。」曾有台商開玩笑說,全世界最不具競爭心的台商就在曼谷,因為泰國人溫和,不強調積極與競爭,久而久之,再喜歡競爭的人,也被曼谷同化。

    即使走在最繁華的Sukhumvit大道,也看不到行色匆匆的趕路人。曼谷人總愛說「mai pen rai」(沒關係),反正有土就有米,有水就有魚,不需要為生存掙扎。連泰皇都大力鼓吹自足經濟,不要太快工業化,以免改變泰國幾千年不變的文化生活。

    曼谷是一個努力讓居民和旅客快樂的城市。它沒有悲壯的抗爭歷史,王朝來來去去,也沒有留下什麼心理創傷。立國八百年,從沒有發生饑荒。專研歷史的林宏想想,如果用孟子那套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理論,那麼「老天爺實在沒給我們什麼太大的任務,」七十歲的他笑說。

    誰說,城市一定要背負著龐大的使命與任務?一定要念茲在茲於競爭發展?暹羅灣上的曼谷,為新一波的城市典範移轉,做了最快樂的示範。 ■

    2007數字曼谷

    建城:1782年建城面積:1,568.7平方公里人口:816萬居民人口密度:5,202居民/平方公里泰國GDP:2,063億美元(曼谷未統計)泰國人均GDP:3,254美元(曼谷未統計)觀光旅客人數:一年1,382萬人(2006年)五星級以上飯店家數:16家(指取得認證者)

    2007曼谷排行榜

    全球10大最受歡迎城市排行:全球第3名,亞洲第1名(《旅遊與休閒》雜誌調查)亞洲最佳50大飯店排行:曼谷進榜6家(《旅遊與休閒》雜誌調查)全球143城市生活費用排行:全球第129名(為全球最容易生活的大都會-「美世人力資源顧問公司」調查)全球城市舉辦國際會議排行:全球第14名,亞洲第4名(舉辦70場。與首爾齊名-「國際會議協會ICCA」調查)

    曼谷市長參選人專訪昆恩薩:融合就是我們的策略

    曾經任教於哈佛和牛津大學,也擔任過泰國國會議員和前任總理的顧問,泰國未來發展研究所董事長昆恩薩今年下半年將以無黨籍身份,參選下一任曼谷市長。昆恩薩不但是曼谷知名的經濟學者,還寫過一百七十幾本書,在電視主持節目、報紙雜誌寫專欄。在接受《天下》專訪時,他特別剖析曼谷的城市特質與機遇。

    曼谷其實並沒有規劃策略,只是自然而然發展到今天,靠著豐富的文化遺產,成為全世界最有異國風情的魅力城市。曼谷有古老的一面,也有現代化生活,看起來好像沒有秩序,卻是亂中有序。

    曼谷的地理位置非常好,條條大路通曼谷,是各種交通的樞紐。將來,從中國會有一條公路往南經過曼谷,到達馬來西亞、新加坡,曼谷就是中心樞紐。東南亞和中國的鐵路整合,以及從印度到東南亞,曼谷都是正中心。

    最近熱門的醫療旅遊,曼谷也是重鎮,我們的醫療水準很高,在全球有名。今年我到洛杉磯演講,聽到許多人提到談曼谷的醫療水準,又便宜又好,曼谷已經成為世界的醫院。

    曼谷也是旅遊的中心城市,宏偉的大皇宮在全球的建築裡特別經典。我們有各種廟宇,古老的水上市場生活,不管是生活型態、宗教、建築、文化、古城、海灘,都在一個半小時以內的車程可達,這些是曼谷的重要資產,台灣就有很多旅客來曼谷的寺廟參拜。你很難在一個城市可以看到這麼多不同東西。

    最重要的是,曼谷人喜歡玩,是一個娛樂的城市,到處都有美食,任何時間都找到吃的。我們天生懂得享受生活,我對泰國的設計能力尤其吃驚,好像天性就能從無中生有,非常有創意,這是因為我們懂得享受生活。

    我們從來不極端,能夠自己找方法生活。比如說,曼谷交通很糟糕,很多曼谷人都知道如何繞過交通規則,卻不會製造混亂,像是摩托計程車很會鑽,很有創意的自己解決了交通的問題,我有好幾次遇到塞車,就下車跳上摩托車,總是能夠準時。我們不會被制度卡住,會找到不傷害制度,卻又能夠完成事情的方法完成。許多駐曼谷的外交官和投資者都告訴我,退休後要留在曼谷,大家都愛這裡,為什麼?因為他們在這裡覺得舒服自在,生活又好又便宜,在這裡每一塊錢所能得到的品質是全世界最高的。住在這裡,沒有人會來騷擾你,這是曼谷最大的吸引力,你會覺得是住在一個很文明的地方。

    很多城市都有很好的競爭策略,曼谷並不想和其他城市競爭。當然,在每個領域,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優勢,但是綜合來看,曼谷一直在融合。

    亞洲城市不應該彼此競爭,應該視為一個城市群聚,把全世界的人都吸引到亞洲。例如新加坡樟宜機場和曼谷新機場,並沒有因為競爭而減少客源,這個地區不斷在成長,兩座機場都積極擴建、成長,這是亞洲的成長,不只是幾個城市的成長。

    你所不知道的曼谷

    亞洲第一個有電車的城市世界最大的舞台:在曼谷的Siam Niramit劇院世界最高機場塔台:在曼谷蘇旺那普新機場,高132公尺擁有汽車比例全東南亞最高:二十歲以上的泰國人,每3人就有1輛車世界最長的名字:有167個字母,用泰文全部念出來,要花15秒鐘SPA密度最高的城市:有將近400家SPA水療中心亞洲政變最頻繁的城市:實施民主憲政75年,發生20次政變,平均每3年半就有1次

星期六, 6月 14, 2008

西雅圖浪漫科技城...夜未眠

西雅圖街車往返市區與南湖聯合區,成為兩地上班族通勤的主要交通工具。西雅圖居民在去年11月投票反對興建大眾捷運興建計畫,改由具歐洲風的街車肩負大眾運輸任務。
彭博資訊
 
西雅圖為全球資訊科技的重鎮,當地的軟體產業非常發達,以微軟最具規模與知名度。圖為微軟位於大西雅圖地區雷蒙德市的總部大樓。
彭博資訊

擁有高素質人力並善用知識經濟,西雅圖在短短數十年間由一座木材和漁業城市,蛻變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電腦軟體、生醫科技重鎮。

生技資訊產業發達

說到當地的人才培育,華盛頓大學可謂居功厥偉。大西雅圖地區約有380萬人口,而這所學府就有4萬多名學生和2.8萬名教職員,營運預算高達34億美元,每年的研究經費有9.9億美元。居民的平均教育水平高於全國平均值,36%的人口擁有碩士或以上學位,93%的人口為高校畢業。除正規學校外,西雅圖的成人培訓班和家庭學校教育也很風行。

華盛頓大學對當地的醫療保健、生物科技、資訊科技、科學與研究等產業的發展,扮演吃重角色。由醫院、保健產品及服務、訓練及研究組成的醫療保健聚落,共雇用約9.6萬人,每年對當地貢獻100億美元的經濟產值。生物科技和醫療儀器產業的密集程度高居全美第五,包括250家公司和非營利研究機構。

西雅圖在醫療保健、生物科技,以及資訊科技的優越地位,促成生物資訊學(bioinformatics)與衛生資訊學(health informatics)的蓬勃發展。前者是開發電腦數據庫和算法的科學,目的是加速和提升生物研究,最著名的應用是人類基因組項目;後者則是利用電腦科技蒐集、儲存、交流,以及善用與健康有關的資訊。

航太工業名揚四海

西雅圖的醫療保健和生物科技產業也受惠於比爾及梅琳達.蓋茲基金會(Bill and Melinda Gates)的慷慨贊助。這個坐擁數百億美元的慈善基金會,出資協助華盛頓大學在新大樓設置基因科學與生物工程系,並新成立全球健康系。此外,在微軟共同創辦人艾倫(Paul Allen)旗下華肯基金(Vulcan)金援下,華盛頓大學附近的南湖聯合區 (South Lake Union)在短短兩年內成為生物科技中心。

拜波音公司之賜,航太工業也使西雅圖揚名天下。波音在西雅圖與華盛頓州共雇用近6.9萬人,而在這兩地與波音有生意往來的廠商多達近3,000家。波音也是西雅圖的大善人,每年捐獻的善款大概有1,500萬美元。雖然波音在2001年9月將總部遷往芝加哥,但波音787生產線仍留在大西雅圖地區。西雅圖依然是波音民航飛機和若干波音工廠的所在地。

西雅圖與華盛頓州的資訊科技業約有6,000家公司,雇用6.8萬人,每年營收總額約有250億美元,發放的員工薪資高達100億美元。其中以微軟的規模最大,在大西雅圖地區約雇用3.3萬人,每年約有70億美元的研發預算,研究實驗室遍及雷蒙德 (西雅圖東部城市)、矽谷、北京、劍橋,以及印度的班加羅爾。

西雅圖也是許多尖端產業的大本營,當地約有400家環保業者,包括替代能源、環境工程等公司,從事人數約1.6萬人。

西雅圖的文化創意產業也很發達,在全美所有城市排名第五,包括有3,578家相關業者,雇用1.8萬人。此產業涵蓋逐漸茁壯成長的電影、視訊,以及音樂產業,境內約有3,000家音樂相關公司,年產值約20億美元。

精品咖啡有人文味

西雅圖還擁有舉世聞名的精品咖啡產業,總部設在本市的星巴克咖啡連鎖店,在全球開設1.3萬家門市。瀕臨西太平洋沿岸的地理位置,使西雅圖與洛杉磯、舊金山並列太平洋地區進入美國本土的三大門戶。西雅圖也是美國重要的水產地,從華盛頓州出口的漁貨量及金額,均超過美國其他州的總和。

(綜合外電)

【2008/05/19 經濟日報】

全球商務中心 亞洲都市崛起

最新一期遠東經濟評論(FEER)報導,一項針對60多個全球經濟中心的調查顯示,愈來愈多亞洲都市已發展成全球中心,包括上海、孟買、德里等新興大都市,都在全球商務扮演日益吃重的角色。

上述結論是依據萬事達卡公司(MasterCard)作的一項全球商務中心調查分析而得。該調查根據法律與政治架構、經濟穩定性、適於經商、金融流動、企業中心、知識創造與資訊流動等因素,為全球大都市排名。就整體評比來說,前10名的世界都市中,亞洲就占四個,分別為排名第三的東京、第五的香港、第六的新加坡,和第九的首爾。

FEER的評論指出,這項調查證明愈來愈多亞洲都市發展成全球中心,也凸顯1990年代以來的全球化趨勢。今日全球各地約50個都市已構成龐大的網絡,提供跨國境的人員、資本和資訊流動的組織架構。未來隨著全球經濟重心從製造業轉向服務業,全球化都市的數量還會增加。然而,儘管亞洲都市在全球商務的角色日益提升,舊的亞洲都市如東京、香港和首爾,與新興亞洲都市如上海、孟買、德里甚至全新的杜拜,在各項評比上仍有相當的差距。

在企業和市場關心的問題方面,亞洲國家表現優異,例如新加坡、香港和吉隆坡對投資人的保護排名前三名。但在提供包括公共運輸和建築維護等基本服務方面,亞洲都市只有新加坡名列前五名(排名第一),香港(第30)和首爾(第35)落居中段,上海和曼谷則屬後段。

在適於經商方面,新加坡也超越其他亞洲都市,排名第四,香港和東京則分別排名第12和16。曼谷和上海仍然落在後段,孟買和德里則殿後。上海、北京、德里和孟買等新興全球都市,在各項評比排名普遍低落。

FEER指出,能同時滿足企業經濟利益,以及大眾過高品質生活需求的城市,才是「最平衡」的都市,而目前這類都市大多數位於西歐。

亞洲都市在追求永續發展時,將面對各種新、舊問題的挑戰。舊問題如基本社會服務、改善都市基礎建設,以及解決日增的貧民與住宅不足的問題。新挑戰則與環境標準有關,以及順應全球化企業營運的新要求。

【2008/05/18 經濟日報】

紐約通勤工具賽 單車稱霸

一個單車客、一個駕車人和一個地鐵乘客29日進行比賽,他們同時從紐約布魯克林區的格林堡(Fort Greene)出發,以曼哈坦聯合廣場為終點,看誰最先抵達,結果單車客勝出。

比賽上午7時40分開始,結果單車客用16.5分鐘抵達,駕車人以22分鐘居次,地鐵乘客以29分鐘敬陪末席。

另一方面,紐約市大眾運輸便利,市民耗油量較少,因此油價飆升對紐約客的影響不及對其他地方的人嚴重。紐約市民平均每天耗用0.77加侖汽油,比之去年,每人每天只多付63美分(約台幣20元)。

比賽主辦單位發言人諾維爾說:「紐約市民雖注重環保,但最重要的還是時間,對於廣大紐約市民來說,單車是上班最快速的交通工具,假如你乘火車需要轉車才能到達目的地,那麼騎單車比較快。」

諾維爾:「單車連連獲勝。」單車在七次比賽中全部奪冠的紀錄,就像一個開發中國家的獨裁者在選舉中獲得95%選票一樣,令人難以置信。

他說:「單車是來往紐約市任何兩處最快捷的交通工具。」其實這說法可能誇張了些,若以皇后區法拉盛的偏遠角落來說,單車實際上無法和特快火車相比。

但諾維爾仍堅稱單車通常都是最快捷的交通工具,他說:「紐約市民的通勤時間平均是45分鐘。但單車只須30分鐘。」

諾維爾的說法可能正確,但不代表單車是最快速的交通工具,因統計數字有各種偏差。

比賽中的一些因素也需要考慮,如單車客不用把單車上鎖,駕車人也不用找停車位,這對地鐵乘客不公平。

【2008/05/31 聯合報】

星期五, 6月 13, 2008

郝個機車腦袋

20080604自由時報讀者投書■ 羅承宗

郝市長於五月二十九日早上視察上班時間龐大機車潮後,指示交通局與捷運公司積極研擬具體措施,接著北市府馬上於六月一日推出票價優惠政策。然而實施後第一個上班日,捷運族人潮雖明顯增多,然而北市幾座聯外橋梁、重要路口的機車數量,卻未見減少。

公共政策的決定是一門學問,其首要在認清問題,唯有精確找到問題所在,才能正確對症下藥。若以「提升市民搭乘捷運意願」為目的,北市捷運票價優惠政策是成功的。然而若以「吸引機車族改搭捷運」為目的,這個政策則顯然「馬上失敗」。至於失敗的原因,就是在政策決定過程中問題建構有誤。

「為什麼騎機車而不搭捷運?」答案其實很容易尋得。市府地下室本身就有龐大的機車停車場供員工停放。市府在決策時,只要訪談幾位用機車通勤的基層公務員就可正確地認清問題根源在於:機車的機動性、經濟性與實用性皆遠優於捷運,捷運票價高低並非機車族選擇不搭捷運的唯一因素。市府官員如果仍抱持著自我中心的決策模式,而不懂得傾聽民意、對症下藥,縱使捷運票價打對折,華江橋上數以百計的機車潮永遠不會有減少的一天。

(作者為淡江大學、興國管理學院講師)

擺脫舊思惟 走出淹水噩夢

中國時報 2008.06.07  歐陽嶠暉╱北市(退休教授)

     台灣各中大都市都已建有雨水下水道,但因雨水下水道之功能有限,每當下豪雨,超出其排水能力就必淹水。但政府卻束手無策,乃仍停留在傳統思惟。

     舊思惟的雨水下水道是以降雨頻率三至五年的降雨強度考量。殊不知當雨水下水道系統建設後,土地利用強度改變,原可透水的變成不能透水,再加上雨水下水道疏於清理、變形,排水能力必大降,再也沒有排除三至五年雨水的能力,故一有豪雨,又怎能不淹水呢!

     解決既有都市的淹水,就是增加都市的透水性,將一般非車道的不透水舖面改造為透水舖面,將雨水排水系統,尤其分布各角落的側溝改為透水性側溝,陰井改為透水井(因幹管已不易更改),只有從這些收集系統下手。另於公共場所、公園運動場、廣場的地下,設置貯留槽,貯積尖峰雨量,以減少雨水流出,使大於雨水下水道可宣洩之流量全部,滲透入地下或予貯留,就不會有超量的雨水流出而造成水災了,而等雨過後再予排出。

從都市規畫 節能減碳

中國時報 2008.06.06  賴世剛╱台南市(教授)

     官員們為了節能減碳,在穿脫西裝上大打口水戰,令人啼笑皆非。筆者以為,節能減碳的根本解決之道,在於有效的都市規畫。

     美國所提倡的「新都市主義」,便打破固有的分區管制概念,鼓勵土地混合使用,創造利於步行的社區,以達到節能減碳。此外,其他如「理性增長」與「集約都市」,莫不以提倡都市再生、成長限制以及集約發展,以減少因都市蔓延所造成的資源浪費。可見,傳統鼓勵以汽車代步之分區管制的都市控管方式,在高油價全球暖化趨勢下,已不合時宜。如沒有適當的配套,不當的制度將會箝制都市發展的自我調適能力。

     我國都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的效果不彰,乃由於分區的不明確,造成都市土地使用形成碎形的分布。以台北市為例,有分區管制與無分區管制,對都市土地使用空間形態的分布影響不大,皆是碎形的混合使用形態。這雖符合了節能減碳的都市發展原則,但此結果卻是因為分區管制未能貫徹所帶來的意外收穫。因此,筆者建議,政府應檢討都市發展策略,揚棄由上而下一條鞭式的都市控管策略,逐漸改變都市空間結構,以減少人們對汽車等高耗油量運具的依賴。

公車專用道 違反節能減碳

中國時報 2008.06.01  董媛瑜╱北市(媒體工作者)

     在一片節能呼聲中,從總統府以下各級政府都在響應節能,但台北市的公車專用道卻成為最浪費汽油,製造最多廢氣的根源之一。這其中,固然有一部分是公車駕駛的不良習慣,但更大的原因是公車專用道的設計不當所致。

     以筆者上班經常搭乘的民權東路線公車來看,公車道老是排了七、八輛公車,可以拉到五十幾公尺的距離。但綠燈亮時,卻只能走一、兩輛公車。換言之,一個紅綠燈平均周期要近六分鐘,卻只能走一兩輛公車,根本無法消化這一長排的公車,莫怪乎常常看到公車專用道塞滿了車,其他的車道卻暢行無阻,這樣的公車專用道,是否違背原本快捷的設計初衷?乘客叫苦不說,不熄火的停車和慢速行駛,造成的耗費能源廢氣汙染,這根本就是違背了環保節能的政策。

     我認為一個最根本的錯誤是「公車專用道設計不良」,很多十字路口,轉彎公車多,有東向南左轉,又有北向西轉,還有兩邊直行加右轉的公車,不知道什麼理由一定得這樣規畫?難道不能比照忠孝東路與光復南路敦化南路等交叉路口,一律不得左轉嗎?

     另外筆者也發現了另外一個原因是,少數駕駛習慣不良,故意拉大停車的間距,或者進站時,故意不往前停,結果原本進站可以至少四輛公車,變成只能有兩輛進站。有的駕駛明明轉綠燈可以走了,還故意放慢動作等到紅燈再停個一兩分鐘,以便載運更多乘客,據說這樣可以搶同路線的乘客。於是就造成,一個王八後面跟著一群烏龜,這種貪圖小利,卻造成嚴重的空氣汙染,真是其心可誅。

     勿以善小而不為,不要以為這種小小的民生問題,大家不在乎,這就是政績。與其唱高調談環保,還不如從小地方做起。

解放車奴

中國時報 2008.05.27  中時小社論

     油價飛漲,改變世人生活方式。在台灣,費油大休閒車換省油小房車、多人共乘分攤油錢,日漸增多。尤其,單車族人數遽增,並且,逐漸超越休閒領域,自行車成了上下班代步工具

     汽車文化,從有形景觀到無形價值觀,影響台灣逾廿年。雖無正式統計,但毫無疑問,人際摩擦,口角紛爭,甚至鬥毆凶殺,有很大一部分,源自超車、搶車道、占車位。

     早在油價大漲之前,台灣都會地區,就已經出現一種奇特怪現狀︰買車不開,住宅區裡大白天停滿了車,車主騎機車或搭大眾運輸工具上下班。原本是車主,結果成了車奴。

     油價六月份又要大漲,比兩年前貴上一倍,民眾開車意願更低,正是推展無汙染交通良機。除了鼓勵使用大眾捷運系統之外,更應大力推動的,則是步行與自行車。尤其是自行車,集零汙染、省能源運動健身諸優點於一身,更值得推廣。

     問題是,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部門好像腦袋一直沒想通,未能以嶄新思惟看待此事。多少年來,從都市交通規畫,到跨縣市長途交通管道,唯一的思惟,就是築公路、鋪鐵路,動不動就是高架橋、封閉道路、高速公路,從沒想到,以自行車為主軸,發展一套交通網絡。

     能源環境丕變,新上台的馬英九政府也該換個思惟,建構完整、綿密自行車道網路,解放四輪車奴,大家一起兩輪上路。

星期三, 6月 11, 2008

我們的島》清境下的缺水村

【公共電視台╱記者郭志榮╱整理報導】

(圖片╱公視我們的島節目提供)
水源是生活的必需品,目前全國自來水的普及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一,但是依然有少數地區,面臨水源缺乏的問題。在旅遊熱門的清境地區,藏在山中的幾處村落,至今還是面臨缺水的困境。

清境地區是一個高山台地,形同一個獨立的山頭,有著廣大的農牧用地。但是,水源不足的問題,長期困擾清境地區。早期清境農場,必須越過山頭,前往瑞岩溪取的水源。農場提供的水源,成為清境地區主要的用水來源。

在農場實施土地放領政策後,清境地區全力朝向觀光旅遊發展,大量的民宿興建,擴大用水的需求,原有農場引接的水源不足,許多民宿業者開始自行引水,提供遊客的用水需求。

清境的民宿沒有缺水問題,但是在民宿區的下方,幾個村落卻是多年來為水所苦。走進定遠村落,居民抱怨幾年來,過著水源不穩,水質不佳的飲水問題。前往村後的儲備水槽,才發現公共管線的水源已經四個月沒來,居民必須到山谷下方抽水使用,水源品質相當不佳。

(圖片╱公視我們的島節目提供)
缺水的問題,不只在村落,就連一旁的清境國小也無水可用,原本由善心旅遊業者提供水源,但是一到冬季缺水時刻,也必須購水使用。

為了釐清村落的缺水問題,前往公共水源引水的瑞岩溪,進入早期農場取水的水源路。在九二一地震,桃莉風災,以及接續的山崩,引水道路中斷,就連原本埋在道路下方的水管,也早已斷成數截。

最近六、七年時間,必須依靠緊急接管,跨越許多崩落低區,才能將水源送出。施工人員幾乎都是原住民,以人力搬運材料及食物,才能深入水源頭,進行接管搶救。

施工不易,讓維修進度緩慢,但是災後的復修工程,卻常常延遲在行政程序上。像上次中斷在六個月前,行政程序走的四個月,二個月前才開始搶修,修復時間還不一定,山下村落只能盼水興嘆。

水源的不穩定,讓民宿業者思考因應之道,一家當地人開設的民宿,就設計不同的節水方式,符合環保節能的的需求。在清境地區,小型民宿在節水效能上,用水最少,成效最大,相當符合清境地區的發展。

一個穩定的水源,成為清境地區期待的事物,但是由於地處高山,相對取水不易,甚至設置自來水,必須付出高價。水源的問題,不只居民生活不便,也會因為用水分配,造成相互間的搶水衝突。

目前,規劃設置水源管理委員會,管理水源搶修,以及用水分配的事物。但是,水源不來,供水不穩,依舊是清境許多村落的困境。

當清境朝向優質化的旅遊區發展,政府部門也該重視缺水村落的問題,別讓休閒的繁華掩蓋生活的凋蔽。

本文轉載自公共電視台「我們的島」節目──第437集「當牧場變工廠」。本集將於1月18日週五晚間21:00∼22:00播出,1月20日早上08:00∼09:00重播。

本集節目精采內容簡介如下:

【封面故事】當牧場變工廠
許多人應該看過一部由英國亞德曼公司出品的電影「落跑雞」, 劇情是描述一群專門生蛋的金雞母逃離牧場的故事。片中的母雞們每天必須生產一顆雞蛋,如果連續幾天都沒有產蛋,就要面臨被宰殺的命運。雖然這只是一部虛構的動畫電影,但是事實上,我們過去熟知的牧場,其實早就演變成為一座座的工廠,那些蛋雞、肉雞、豬、牛等農場動物,現在早就成了一部部生產機器。(記者黃康妮報導)

【看守台灣】清境下的缺水村
水源是生活的必需品,目前全國自來水的普及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一,但是依然有少數地區,面臨水源缺乏的問題。在旅遊熱門的清境地區,藏在山中的幾處村落,至今還是面臨缺水的困境。(記者郭志榮報導)

【人與自然】四股社區鰲鼓夢
他是回鄉的設計師,也是海上的漁夫,更是一位願景的推手。四股青年蔡恭和,回到故鄉創業,卻一頭栽入社區再造的工作中,成為生命中美麗的插區。於是,在鰲鼓濕地旁的小小村落裡,一個關於濕地上的桃源夢,開始起飛。(記者郭志榮報導)

【公共電視台】

星期一, 6月 09, 2008

海風侵蝕 沿線廢棄屋比鄰

中國時報 2008.05.19  劉英純╱北縣報導

▲這個有造型的別墅型樓房,受不了海風侵蝕已顯得破舊。(劉英純攝)

     受天侯影響,北海岸觀光旅館發展並不順利,走一趟淡金公路可發現不少廢棄的房屋,當地民眾很擔心這一波觀光熱又是「雷聲大雨點小」。

     北海岸有不少廢棄的房屋,像玻璃纖維做的「飛碟屋」已荒廢多年。三芝鄉長花村祥說,產權多次易主,最近縣府與業者會商整頓,希望重新再開發

     面海的石門海灣新城長年受海風侵蝕,表面斑剝已成為危樓。鄉長梁玉雪說,早期此處是有錢人的別墅,但很多屋主已移民國外,想要拆除重建有相當的困難度。

     花村祥說,淡金、北淡公路每逢假日就塞車,冬季東北季風來襲時風雨交加,投資客只用口說不準,要看他真的動了,才能算數,這波投資熱說不定只是風向球,只是要抬高地價

     兩位鄉長的憂慮並非空穴來風,三芝佛朗明歌、熱帶嶼休閒住宅區空屋率居高不下,連社區水療多功能會館也難以經營,就知道在北海岸經營旅館並不簡單。

     不過,金山有溫泉加持仍有一定吸引力;萬里翡翠灣在高速公路與快速道路通車後,也有起色,但留客率不理想,去年還發生招商退租糾紛,遊客能帶來多少商機還是未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