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5月 19, 2009

隱性遊民與貧窮產業

自由時報20090504◎ 闕百華

「隱性遊民」原稱「網咖難民」,是指居無定所、從事領取日薪派遣工作,經常於網咖過夜的新貧一族。在日本,夜宿網咖可免於露宿街頭外,最主要可以上網求職。盤纏用罄只好改當「麥克難民」,去二十四小時營業的麥當勞買杯咖啡,趴在桌上休息打發漫漫長夜。

網咖除了有無線上網、影片、漫畫之外,有些還有淋浴間、無限暢飲。東京近郊更出現月繳三千日圓就讓無家可歸者登記戶口,「居有定所」,方便找到正職。此種網咖業者為了規避「旅館業法」限制,不提供寢具、不標示「住宿價格」,以每小時計算費用。

隨著失業者增多,這種為了利益遊走在法律邊緣的「貧窮產業」,有日漸增多趨勢。「貧窮產業」鎖定生活困頓、無依無靠被社會孤立的人作為獵物,藉以牟利。像是標榜免押金、免手續費的房屋仲介,以及收容失業者、街友並且安排工作的機構,也被發現提供居住環境惡劣,壓榨勞力、變相抽取費用,或者利用這些人頭詐領失業救濟金與生活保護費等問題。

或許台灣網咖服務與設備不若日本「先進」,我們才還沒出現「隱性遊民」一詞,而是失業潮直接造成遊民。去年轟動一時淡水「老董的家」坑殺遊民事件,又何嘗不是「貧窮產業」引發的問題之一?

政府有必要訂定完備之遊民政策,因為失業勞工、有工作意願的遊民,要的是份可以維生的工作與工作上的尊嚴。現在若干急就章的政策,恐怕換來浪費公帑的惡果與另一波遊民潮。

(作者為淡江大學日文系副教授)

拆解捷運神話的起點

  • 2009-04-28 中國時報 【■潘翰聲】

     交通部長毛治國批評「連公車都跑不出來,蓋捷運會是一場災難」,引起多位論者支持。大台北捷運路網不停歇的盲目建設,以信義線東延段或南北線為例,隨手拈來嘖嘖稱奇,是否也該用財政窘困與經濟效益相同標準來檢視呢?財務問題是拆解捷運神話的起點,接下來將引爆南北資源分配的矛盾,最終勢必要扭轉長期對小汽車的補貼,才能達到兼顧公平與效率的永續交通政策。

     信義線東延段只有兩站,平均每公里七十七億元天價幾乎是世界第一,總經費一二五億元足以讓福德地區約五萬人口公車免費二十五年,卻僅能將當地大眾運輸比例提昇不到二。連接內湖科技園區與台北縣永和市的南北線,預估經費高達八九三億,平均每公里造價也超過五十億元,宣稱要發揮環狀線綜效。且不論預估運量總是被灌水而高估需求,本案土地增值占總經濟效益高達六成,若扣除後根本毫無興建必要,簡直是花全國納稅人的錢幫台北人炒地皮。

     台北東側交通大動脈的基隆路,當初以高架橋與地下道作為解決手段,小汽車除了尖峰時刻的擁塞之外,大多時候還是相當便利而不願意轉移到大眾運輸;其物理條件上限制了各種替代方案與路線的可能性,也導致南北線捷運預估運量只達中運量,卻要選用較為昂貴、適用於重運量的地下方式來施工。

     毛治國要求中南部先養公車乘客再來蓋捷運的說法,可能是來自台北經驗。近年台北捷運乘客每增加三人公車大約就流失兩人,捷運通車超過十年,小汽車總量卻持續飆高,底下有重運量捷運的地面路段還是照樣塞車,花幾千億元卻令弱勢公車族和行人更不見天日。

     在地質與地下水湧水、地層下陷等風險之外,當初濫倒堆成五股廢土山的歷史問題尚未解決,偽造棄土證明弊案層出不窮,繼續荼毒著鄰近郊區的山谷與田野;而捷運耗電量極大(尤其是車站),等於將汽車汙染物從都市轉移到鄉村區的燃煤電廠,在部分解決空氣汙染問題的同時,卻製造了諸多環境不正義的課題,二氧化碳的減量效果,在環評過程也仍提不出實績、可信的量化分析。

     軌道運輸不能以汙染較低的綠色運具為由,就取得無止盡建設的正當性,真正的環保與經濟學的初衷一樣,考慮資源的有限而謹慎為之,並顧及社會公平與跨世代正義。台北經驗既不能複製也不可取,交通系統的建設,應該胡蘿蔔與棍棒齊下,提高小汽車的金錢與時間成本,才是推向大眾運輸的關鍵。

     然而過去十幾年,在國防安全幌子下建設了大量快速公路網,灰色水泥長龍玷汙了西部平原生態美景,鼓勵小汽車增長,並造成地方客運產業的崩潰,交通部不給地方蓋捷運,那又端出了什麼藥方來拯救底層人民移動的困境呢?(作者為綠黨秘書長)

失衡的大眾運輸

交通部毛治國部長昨天一語運量不足貿然興建捷運、恐怕只是災難的開始,正凸顯了交通部對於地方大眾運輸現況的陌生,因為災難早已開始,始作俑者正是規劃全島運輸系統的交通主管機關—交通部。

當東部的民眾舉牌前往交通部要車票返鄉、當高鐵受不了鉅額的虧損而大幅度減班、當高雄捷運為了運量不足而奮力掙扎時,其顯示的問題正是國內運輸環境早已嚴重失衡。

東部因地形的阻隔,大幅度仰賴著鐵路運輸運送,不僅到了年節假日一票難求,鐵路運能無法應付運量需求,乘客到了車站就如同沒了雙腳一般,不是任由計程車漫天喊價、就是得等待一天寥寥可數的客運班車。

同樣的問題到西部也好不到哪裡去,從大眾運輸便利的台北搭高鐵出發,花了一小時的時間到台中,卻又得花半小時才能進入台中市區,更別說離開台中市中心的區域,同樣的時間,開車早已抵達目的地。

人們由甲地移動至乙地的「運輸」行為,其實是一種「花錢」又「花時間」的加成花費。大眾運輸的目的,就是在有限的資源與空間中,以較有效率的運輸工具構造較低的票價,快速又便捷地把人在起訖點間來回穿梭。

然而,離開台北都會區之後,地方客運業者也許票價低廉,但時間不可靠、班次不穩定、轉乘資訊乏善可陳,讓外來的旅客無所適從。那種眼看著手錶上的指針一分一秒走過、客運車輛卻遲遲還不來的焦躁感,不知道部長是否能「苦民所苦」?

部長口中運量嚴重不足的高雄捷運,在短短的一年內已讓高雄都會區的大眾運輸使用人口數量成長超過一倍。也許在部長眼中,成長一倍不代表什麼意義,也並非代表捷運就是大眾運輸的唯一選擇,但卻象徵著在民眾的眼中,部長所謂的「公車便利化、鐵路捷運化」僅是口號與空談,只有平穩舒適、班次穩定、資訊豐富、服務品質優良的捷運系統才是現代化的象徵。

民意並非只要捷運,只是哪一天,台灣主要城市的大眾運輸,都可以像捷運一樣,有可靠的班次和優良的服務水平?

大眾運輸的運量建構在可靠的班次與穩定的服務水平,如台北都會區綿密且班次密集的公車路網,或是於嘉義縣以低底盤公車、固定班次往來於市區與高鐵站之間的公車捷運系統等。但若要達到可靠班次與穩定的服務水平,不僅需交通主管機關的財務支持,也需要配合有力的管理手段與監督資源。

當交通部口口聲聲說著要有運量才能有捷運的同時,是否曾想過,民眾之所以期盼捷運,正也象徵著對既有大眾運輸的失望?

【2009/04/23 聯合報】

洪蘭:給偏鄉孩子一個機會吧

洪蘭
很多人不解,政府要讓所有中小學學生吃免費午餐,為什麼有這麼多人不領情,上網去反對?去過一些離島和偏鄉的學校之後,才知道美意不一定會得到感謝,在善門大開之前,要先評估一下優先緩急之序,並顧到社會的公平與正義。

例如,我看到離島有一所國中的圍牆搖搖欲墜,一段新,一段舊,一段傾倒,好似京戲中乞丐的百衲衣。校舍是海沙屋,龜裂漏雨,廚房也是,不敢想像下雨天燒出來的營養午餐如何吃。

跑道失修 變成大草原

在政府全力推運動,科學家也發現運動對學生學習的效率及教室秩序的維持有幫助的時候,那個學校的體育館在八年前被颱風吹毀後就無力再建。離島風大,夏天日晒炎熱,冬天寒風刺骨,有能力的家長紛紛把孩子轉到設備較好的學校,剩下來的是經濟能力不許可的弱勢孩子,這些孩子的運動表現非常耀眼,在沒有操場的情況下,拿過標槍、鐵餅的冠、亞軍。個個黝黑、善跑,這個學校沒有跑道,跑道在十五年前整修過後,因無錢維護,現已看不到了,變成一個大草原了,雜草蔓生,只差風吹草低見牛羊,真是令人嘖嘖稱奇。

我看到學生在草原上打壘球,但是因草地不平(雲雀做窩),有許多凹洞,學生搶壘時會摔跤而腳踝受傷,老師說上體育課是「危機四伏」。但是因為學生人數只剩四十五人,政府認為人數太少,不符成本效益,所以學校申請不到錢來整修。

因為設備不好,學生會流失,學生流失就越不可能拿到錢來改善設備,惡性循環下去,就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問題是這四十五名學生也是中華民國的公民、我們未來的希望,為什麼他們的希望就要比別人黯淡呢?比較諷刺的是,我從學校出來經過該島的地方法院,看到七億二千萬蓋的巍峨大廈,但是裡面只有七十九名員工使用,兩相比較真是天壤之別。

禮堂漏水 圖書館沒書

最近在報上也有看到苗栗的老師讀者投書,希望政府把全面補助中小學營養午餐的錢拿一些來修繕學校設備,他們學校三個籃球場都壞了,學生打球會受傷,禮堂漏水、圖書館沒書,他們也沒有室內體育館,下雨天就只好自修。其實這個現象在所有偏鄉的學校(所謂「不山不市」,不是山地、不是都市)中都有看到,它不是例外,而是常態。

當大都會的孩子把雞腿便當整盒丟到垃圾筒去時,為什麼我們該替他們出午餐錢呢?錢要用在刀口上,給最需要的人一毛錢勝過給富豪十塊錢,前者會終身感激你,後者不屑一顧。為什麼不把給富人的午餐錢拿來替學校好好蓋一個操場或跑道呢?「彼亦人子也」!在分配資源時,請多替偏鄉、離島、山地的孩子想一想,給他們一個機會吧。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2009/04/21 聯合報】

星期三, 5月 06, 2009

優雅小城盛轉衰

以白領密集的「優雅城市」著稱的紐約州西北部小城賓漢頓,1950年代以後靠著附近的IBM、Dick’s Sporting Goods和Endicott-Johnson鞋業(E-J)等公司的庇蔭,一度成為遠近知名的經濟繁榮城市,也是全美最適合居住的都市之一。

然而,全球化及經濟地位的變遷,使這個鼎盛時人口曾衝到8萬多的小城,1980年代後盛極而衰。

賓城人自豪的IBM和E-J鞋業遷出後,大批人口失去優渥的工作,大片工業設施變成廢墟,賓城也走向衰微。近年來,賓漢頓年輕人口外流嚴重,以老齡人為主的城市逐步淪為退休社區。

地廣人稀、寧靜祥和的氛圍,使賓漢頓2007年被鄉村家園雜誌評為全美排名第九的綠色城市。富比世雜誌最近把賓漢頓評為全美「便宜又宜居」的十個退休城市中的第一名。

【2009/04/04 聯合晚報】

北縣升格 換身分證大工程

  • 2009-04-28 中國時報 【林金池╱北縣報導】

     如果台北縣升格「新北市」,廿九鄉鎮市將整併,最多廿個區;縣議員由六十五席減為五十二席;村長伯在北縣消失,全部改稱里長伯;最為人詬病的身分證、門牌變更,未來將採「換貼」方式,可省下九成經費。

     根據北縣改制直轄市計畫書,改制前後最大不同是區域重劃,廿九鄉鎮市將裁併為「廿區」,其中包括烏來鄉改名為原住民區。

     原有鄉鎮市民代表會將全面裁撤,村長將全部改為里長。六十五席議員減為五十二席,除淡水區外,各選舉區減少一到兩席,但原住民由三席增加為四席。

     與民眾切身相關的戶政,全縣約有三百卅萬張身分證、六十三萬個一樓門牌需更換。如果正常換發將分別耗費一億六千五百萬、三千一百萬,如果改用「貼牌」,可降到一千六百五十萬以及六千三百萬,節省九成經費。另外,十三萬五千萬戶的戶口名簿不需要更換可繼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