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0月 30, 2008

縣市整併…一堆中山路中正路怎麼改 議會熱烈討論

自由時報20081029
台中縣市要合併,台中市「中正路」也面臨存廢問題。(記者唐在馨攝)

〔記者唐在馨、張瑞楨╱台中報導〕台中縣市合併,2縣市都有的「中正路」、「中山路」,到底要「各留各的中正、中山」,還是「中正路也要整併」?值蔣中正誕辰前夕,引發不少趣味話題。

台中縣市一旦合併,光是戶籍問題就是一項大工程。昨天有議員質疑,光是一條「中正路」,台中市也有、台中縣還有好幾條,屆時是「只留一條中正路」,還是整個大台中有好多條中正路,讓合併升格後的「台中市」變成「擁有最多中正路的都市」?

副市長蕭家旗說,這點可以討論,例如所有的「中正路」都留著,但前面加個地區名,例如「豐原中正路」、「台中中正路」;議長張宏年則說,台中市的中正路是台中第一條20米以上的道路,應該要留著,其餘台中縣幾條中正路都比較小,應該改名,否則大家會「霧煞煞」。

民進黨籍議員賴佳微、陳淑華等人則說,乾脆全部換掉,大台中不要再有「人治」思想的路名;國民黨議員楊正中說,事情千頭萬緒,大家只有「跟著感覺走」,到時候看各方說法如何再決定。

台中縣豐原戶政事務所主任曾大榮認為,台中縣各鄉鎮市幾乎都有中山路、中正路,解決辦法只有2種,其一是更換路名,但工程龐大,可能牽涉到好幾萬戶,戶政人員會累個半死;其二是沿用舊名,但要加註區名。

此外,他指出,路名的銜接也是很大的問題,新闢道路比較沒有這個問題,例如台中市崇德路延伸到台中縣潭子鄉還是稱崇德路,不過,一些已有一段時日的道路,將出現許多怪現象,例如台中市北屯區的北屯路,進入潭子鄉後變成中山路一段至三段,進入豐原市之後又變回中山路。

冠地區名最簡便

曾大榮說,最簡便的方法是沿用舊名,但「前面要記得加幾個字」,例如加註豐原市區或潭子區,如果沒有加註,台中縣有20多條中山路,不但郵件都無法送達,水電維修、快遞等服務業人員,恐怕也找不到地址。

改造黑水溝 北縣打造親水河廊

  • 2008-10-27 中國時報 【林金池╱北縣報導】

     新莊中港大排變身台灣清溪川進入最後倒數,台北縣政府昨舉辦「桃園三結義,老城穿新衣」造勢活動,縣長周錫瑋、副縣長李鴻源誓言打造全國最優美親水景觀,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模範。

     縣長周錫瑋、立委李鴻鈞、新莊市長許炳崑、縣議員黃林玲玲、葉正森、劉新龍,以及新莊代表會主席蔣根煌等上百位地方民代,昨天齊聚新莊體育場,參加中港大排河廊改造舉辦第六十場地方說明會,有上千位關心民眾共襄盛取,現場鼓陣、舞龍舞獅、鞭炮聲震耳欲聾,熱鬧滾滾。

     周錫瑋表示,長二點三公里的中港大排是有名的「黑水溝」,配合副都心都市計畫,縣府計畫「截汙引清流、景觀大改造」,營造成為親水河廊,全面改寫新莊生活環境,成為全北縣甚至是全國最漂亮的親水河廊。

     李鴻源說,預計民國九十九年完成的中港大排河廊旗艦計畫,沿線將設置十一座景觀橋梁,這次計畫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重視,未來將複製到其他國家

民雄拒建汙水廠 爆警民衝突

  • 2008-10-21 中國時報 【呂妍庭╱嘉義報導】

 腳受傷 心更傷 ▲捲入縣長陳明文官司的民雄福興汙水處理廠工程昨上午再度爆發警民衝突,帶頭往前衝的婦人中有兩人因此送醫,其中林姓婦人頭手腳挫傷,當場嚎啕大哭。(呂妍庭攝)

     縣長陳明文因捲入民雄汙水處理廠工程弊案,被諭令三百萬元交保,工程不但一波三折,還餘波盪漾,昨天有數十位居民再度前往工地撒冥紙抗議,並與警方爆發激烈肢體衝突,兩名婦人因此受傷送醫,最後雙方進行協調,但不歡而散。

     嘉義縣政府早在民國八十九年就開始規畫在民雄鄉興建汙水處理場,但當地居民擔心工程會造成汙水外溢或淹水災情,多次以實際行動反對廠商動工,陳明文也因涉嫌圖利被捲入弊案。

     工程上個月動工時,遭居民抗爭暫停,昨天承包商再度動用大型機具整地,引來居民到場撒冥紙、大聲咒罵官員表達不滿,警方則動員優勢警力,把抗議民眾阻擋在工地外。

     上午九點半左右,數名婦人突然帶頭喊衝,一度衝破警戒線,雙方爆發激烈推擠,場面十分火爆,衝突過程中,趙姓婦人一度感到心臟不適,林姓婦人臉部、手腳挫傷,倒臥在馬路上嚎啕大哭,兩人送往醫院救治均無大礙;最後在警方強力制止下,推派縣府水利處代處長蔡鴻智與自救會進行溝通。

     自救會強調,汙水廠離社區僅廿多公尺,嚴重影響社區發展和生活品質,且弊端不斷,應立即停工,強調如縣府一意孤行,居民已有長期抗戰準備。

     蔡鴻智認為整起案件巳進入司法程序,並不影響工程進行,且汙水廠屬重大工程,縣府早已完成發包,如未興建,將面臨廠商鉅額求償,所以興建汙水廠勢在必行。

     雙方幾經激辯,但因各持己見,最後不歡而散

星期二, 10月 28, 2008

單車環島夯 談花東大未來

今年初興建蘇花高速公路的環境影響評估案,被環保署退回。然而新政府上台之後,並未提出更為令人耳目一新的思考,只提出了「替代道路」的方案。花東的未來,只能期待一條道路嗎?

但是,即使蘇花高或蘇花替通過了,動工了,工程進度也順利,這條路仍然必須等待十年才能通車。難道花東只能這樣被動的等待,等待一個十年後的機會?漫長十年,又或將出現多少新興地區,也許會擠掉花東的地位?

快速變化的國際競爭、地方發展,刻不容緩。只要以施政創意,巧妙的運用現有資源,花東繁榮很快可以超越現有的想像。

如果在三年前有人告訴花東朋友說,將來台灣單車旅行會是慢遊台灣的新商機,而花東將有可能成為最適合單車旅行的目的地,一定被當成痴人說夢。事實證明只不過因為一部敘述單車環島的電影《練習曲》及一些名人的帶頭,單車旅行已經快速的成為時下台灣最夯的戶外慢遊活動。「單車熱」的現象其實代表著台灣社會整體觀念的演進。當台灣中央與地方政府及民間旅行社,還努力於接待包裝「第一階段:走馬看花」的陸客的之時,台灣社會的觀念早已走向了「深度旅遊」、「無期無為」、「自由自在」的慢遊社會。單車旅遊不但是國人全民運動的最新題材,更可用以吸引日本、香港、新加坡、韓國、歐、美等熱愛自行車旅行的先進族群,開發更具競爭力的旅遊商機。

不必期待一條十年之後才能通車的道路,花東當下就可以努力把握這次慢遊的商機,從花蓮到台東沿路的民宿、農場、觀光飯店以及所有花東居民,都將是這波商機的直接間接受惠者。商機在望,如果只是一廂情願的期待,沒有先期的規劃與必要的觀念準備,終究枉然。筆者希望對民間及政府提出幾點中肯建言。

對民間來說:

•請傾聽顧客聲音,認識自己以及產品。

慢遊的客人層次非常的寬,上至政商名流、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男女老幼,從五星級到二星級均有客源,無論客群的屬性與要求如何,只有用心與專注傾聽,同時善於調整產品包裝行銷的業者,才可能一舉功成。

•走出自己特有的風格與特色。

不論如何,具體地把在地文化做深入包裝,或將自己具有的文化美學特質表現出來,才能打動人心。表面的抄襲是無法感動顧客的。

對政府而言:

•對蘇花高或蘇花高替代道路的興建與否,請尊重真正的專業評估,而不是以政治來決定、操弄或影響評估。

柴契爾夫人說過:「一個負責任的領袖永遠要有勇氣去做正確但未必受群眾一時歡迎的決定。」值此世界正面臨能源耗盡卻無替代方案關鍵時刻,台灣是不是還要選擇最耗費能源,同時製造最多碳汙染的公路建設?「人定勝天」的工程萬能論是不是將為原已破碎的地質條件,帶來無可回復的生態改變?這些專業問題,請讓專業來回答。

•先給花蓮朋友一個快速、安全且經濟的回家交通工具。

在決定是否興建蘇花高前,請先有效的運用傾斜列車,實施「東部幹線高鐵化」。台灣西部的交通運輸,因為高鐵營運出現了極大的變化。一旦體驗過高鐵的便捷,便捨棄客運、火車及飛機,改搭高鐵。這不啻是最好的借鏡。讓「東部幹線高鐵化」,當下便可以同時解決當地居民及觀光客的交通困擾。

台鐵積極引進的傾斜列車,可以大幅提升鐵路運輸的速度,傾斜列車應該用在刀口上,全力投入東部幹線,而且以減少小站停靠,加開直達列車的方式營運,加速花東與西部地區的交流運輸。

如果將東部幹線高鐵化,每半小時至四十分鐘,不管乘客多寡,均發出直達花蓮的傾斜列車。其餘小站間聯繫,仿照西部的區間通勤電車,以類似捷運的方式,在快車到達的十至十五分鐘間,立即串連區間通勤電車。這樣一來,花東居民需要的快速、安全,以及大城與鄉間的區域內聯繫,便可一次到位。

對觀光客來說,如果能做到高鐵、台鐵一票到底,如此一來,全台各地的觀光客可以利用環狀聯繫的鐵路運輸,更便利與快速地從台灣各角落到達花東地區。

•將花蓮、台東火車站,改造為交通轉運中心。

觀光客到花東之後必須有代步工具,無分國內或是國際旅客,方便其到達各個特色地區或景點,才能真正為花東居民帶來商機。

花蓮、台東的火車站,應該成立大型的多用途交通轉運中心,劃分樓層或區域,提供以下四種功能:

首先,作為花東居民的接駁停車場。當花東居民要北上或到其他外地,可自行開車到火車站,將車子停在站內停車場,然後去搭火車。幾天後辦完事,同樣坐火車回來,到停車場開車回家,方便而輕鬆。

其次,作為租車服務的租車中心。將花東火車站仿造一般國際機場運作,讓旅客不必出站,便能租車,提供旅客的便捷服務。租車業者同時必須提供不同車種,包括小客車、機車、自行車的租賃服務,而且能夠做到異地還車的服務。為了提供良性競爭,應該引進至少一家國際知名連鎖品牌,讓外國遊客有熟悉的品牌可以放心使用,也藉此提升本地業者的經營與服務水平。

第三,作為各種觀光景點旅遊的發車中心及各旅館、民宿的接駁中心。所有前往花東觀光景點的定點觀光,都可以從這裡出發,旅客下了火車,不必再找接駁車。服務內容從當天一日遊的短期行程到整週的套裝行程,可以在這裡載客出發。另外,各酒店也可以在這裡接送客人,充分發揮接駁功能。

第四,設立「渡輪式火車」搭載汽車的接駁月台。歐洲旅遊的大型渡輪或是阿爾卑斯山的火車,都設有汽車接駁月台,讓旅客將自己的車,從接駁月台自行開上火車和渡輪,到異地展開行程。台鐵可以研發出載運小客車的列車平台,同時載客與載車,並選擇在花蓮及台北,設立接駁月台。

這個作法非常先進,也沒有絕對的急迫性,只是讓想自己開車在花東旅遊,又不想太累的人,多一項便利選擇。民眾到花東旅遊次數,當然也會增加,也為台鐵開闢另一項嶄新的服務,同時也提供花東本地居民想開車又不願路過蘇花公路或雪霸、怕塞車的朋友另一個選擇,以貼心服務增加營運競爭力。

【2008/10/08 聯合報】

城鄉有差距 都市也有行政區差距

日前參加本市的語文競賽,我的目光很快的就被一個身影吸引住了,無關乎他的外貌與談吐,而是他的穿著。

我從他所穿的制服,知道他是我從前服務學校的學生。這所學校的家長普遍社經背景並不理想,多是藍領階級,也有不少小孩是隔代教養。所以這裡的孩子雖處於大都市中,其實與鄉村的小孩並無二致,甚至比鄉村的小孩更令人心疼。因為他們沒有廣闊空間可以活動,沒有藍天綠草為伴,在大人無暇管教的情況下,一不小心就會步入歧途。

在我眼前的這個大男孩,想必是很優秀的,才能代表學校參加比賽。但他的穿著,彷彿跟他的表現背道而馳:穿著並不乾淨的制服,布鞋有破洞,襪子也灰撲撲的,臉上的汗漬加在黝黑的臉龐,看起來就像是個「舅舅不疼,姥姥不愛」的孩子。反觀其他參賽的同學,莫不衣著整齊,神清氣爽,各個看起來都像是父母親捧在手心�的寶。這樣一個孩子在這樣的團體中顯得非常醒目。

我看了看他,再看看其他孩子,我心裡面沸騰出一個大問號:我們只關切城鄉的差距,但同屬一個大都市,也可能因行政區的不同,環境的不同,而在表現上有天壤之別,有人注意到這個問題嗎?

能代表學校參賽,基本上就有一定的實力,但極可能因為有限的資源,而抹殺了學生部分的潛能。

這個學生的身影一直烙印在我腦海�,面對這樣學生,其實充滿無力感,因為我總希望每個孩子都能站在相同的起跑點,包括他在學習過程中,都能有相同的對待。我想如何讓每個轄區的孩子,都能快樂的學習,這應該是各個地方首長責無旁貸的要務吧!

【2008/10/05 聯合報】

都市不給空間 談「無車」何高尚

英國倫敦,在提早一天的星期日,舉辦了由歐盟創立「國際無車日」的騎自行車活動。這個類似都市嘉年華活動,喚起了大家無汽車汙染環境的烏托邦美景,但更拋出後都市工業化騎車路權與器械保障問題。

倫敦之前的場景,英國保守黨領袖卡麥隆每個星期三,響應環保以身作則,騎自行車從家裡到議會上班質詢。只是卡麥隆多次被媒體抓包,他的隨扈仍舊開著車跟在他不遠的後頭,為的是帶著他大批備詢的公事資料;有一次他更被電子媒體拍攝到上班卅分鐘車程,共違規四次(闖紅燈、逆向、與公車爭道等)紀錄。同樣的,倫敦的市長波里斯,也曾因為騎自行車上班,因路況差而跌得人仰馬翻,手臂受傷而送醫。英國警方統計,儘管自行車通勤僅只佔英國交通的百分之一,但是卻造成接近四分之一的道路傷亡事故。

台灣的騎自行車路權,好不到哪去。除了必須與汽車和機車爭道外,擁擠的停車空間,與隨時被偷車的恐懼,都讓騎自行車的車主,高尚不到哪去。年前我曾經想減少汙染,高興的騎了一輛兩千多元台幣的平價自行車,到台北一○一大樓開研討會,開完會出來一看,加了兩道鎖與停在有路旁監視器不遠的愛車,仍舊不翼而飛,整個心情涼了半截。這更應驗,台北捷運站外停放的腳踏車,都是阿公級的車像,想必都是車主怕像樣的自行車被偷的權宜之計。

假日一到,笨重的休旅車後面載著腳踏車出遊,可能更加汙染空氣。同理,騎自習車享受了速度、休閒、環保的同時,騎車上班與停車的環境真的安全嗎?自行車與公車道糾纏不清的交通仍舊是難解的問題,台北如此,倫敦也一樣。

過與不及與表面工夫式的節約思考,不如從本質上解決,培養大家選擇合適的上班工具,改善自行車騎車環境,還來得恰當。至於「無車日」的一天,是天邊的彩霞,是一種遙遠的期待。

【2008/09/22 聯合報】

星期一, 10月 27, 2008

東吉嶼拒做核廢場 搶列玄武岩保留區

澎湖東吉嶼擁有絕美的地質與海島景觀,縣府昨天公告為玄武岩自然保留區,拒絕核廢料入侵,正式槓上經濟部及台電。
圖╱澎湖縣政府提供

經濟部將澎湖縣望安鄉東吉嶼列為核廢料處置潛在場址,澎湖縣政府昨天搶先公告東吉嶼等四座島嶼為玄武岩自然保留區,台電或任何單位只要登島破壞,就依違反文資法移送法辦,槓上經濟部與台電。

縣長王乾發說,這是推動澎湖成為世界地質公園「自力救濟」的重要一步;農漁局則建議政府「把核廢料放到大陸新疆去」。

台電澎湖區營業處長呂稱王說,縣府說劃就劃,嚴重影響東吉嶼核廢料潛在場址計畫;東吉嶼無法開發,對澎湖損失很大,但台電不會放棄,會繼續舉辦說明會並與民代溝通。

澎湖縣府昨天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的「南海玄武岩自然保留區」包括:望安鄉東吉、西吉、頭巾及鐵砧嶼等四座島;其中僅東吉嶼還有十餘人居住,其他都是無人島,指定面積總計約八十二公頃,都是公有地。

縣府表示,四座島嶼的玄武岩地景具有地質與生態代表性,保留區內禁止破壞,非經主管機關許可不得進入指定區域,但原有居民仍可居住與耕作。

縣府農漁局長鄭明源說,縣府五年前就推動成立地質公園,非針對經濟部及台電;設核廢場需一到二平方公里,東吉嶼劃定保留區後,「可用面積幾乎等於零」,建議馬政府應有新思維,不應沿襲扁時期的核廢場址計畫。

望安鄉長葉忠入說,贊成設保留區,有人說可能影響東吉嶼引進博弈,但「這是很遠以後的事」,現階段最重要是「絕不能讓核廢料進來」。

【2008/09/25 聯合報】

星期三, 10月 15, 2008

太陽能三輪車 印度車伕輕鬆踩

太陽能三輪車於2日推出,坐在車上的是新德里首席部長謝拉•狄克喜(左),及科學工業研究中心(CSIR)高層卡皮爾•喜巴。太陽能三輪車被寄望於改善印度的交通混亂及廢氣汙染,受到車伕歡迎。
法新社

印度以交通混亂、廢氣汙染聞名,現在首都新德里政府為響應環保減碳運動,本月推出以太陽能電池為輔助動力的三輪車,受到原本苦命踩踏板車伕的歡迎。

太陽能三輪車(soleckshaw)以36伏特的太陽能電池發電,時速15公里,可載客3人,還附有調頻收音機、手機充電器。

太陽能三輪車,由官方營運的科學工業研究中心(CSIR)研製,但其原型在上路測試時遭祝融。

郊區發展非營利組織負責人沙瑪說,「此發明最重要的,是可以提升三輪車伕形象。讓這份工作有尊嚴,而不再是賣勞力猛踩踏板的苦命樣。」

過去三輪車外型,是破舊的金屬條和木製車框,讓車伕形象寒酸而難以信賴。全印度估計有800萬三輪車。

太陽能三輪車,則擁有堅固的外觀和柔軟椅墊。充飽電的太陽能電池,可讓太陽能三輪車跑50至70公里遠的路。如果測試成功,太陽能三輪車可望在2010年的大英國協運動會時擔任主要交通工具,穿梭各運動場館間。

CSIR的瑞秋哈利說,三輪車一向對環境友善,不造成汙染,甚至是現代交通工具減低汙染的解藥,問題是愈來愈多的交通工具使用石化燃料。

群眾最初見到太陽能三輪車都很歡迎,三輪車伕也相信他的益處。25 歲的車伕恰特吉說,「踩踏板其實非常困難吃力,我曾感到胸痛、吸氣不足。而且人們招呼三輪車,語帶輕蔑,警察也會找我們麻煩,現在人們的眼光則帶著尊重。」

另一位車伕安沙里說,「新三輪車讓我們覺得,跟汽車、公車、摩托車駕駛人一樣,自我感覺良好。」

CSIR領導人星哈還說,他希望把太陽能三輪車外型改造成像一台小型汽車,可為印度中產階級家庭接受。

【2008/10/14 聯合報】

巴黎 騎出單車奇蹟


從2007年7月15日起,不論是巴黎在地人或遠道而來的觀光客,一天只要1歐元(約合新台幣45元)代價,就可以悠閒地騎著自行車,徜徉在花都巴黎如圖畫般的美景中。

全巴黎750座公共腳踏車租車站、1萬600輛腳踏車開始提供市民使用。這套計畫名為Velib,是個新創造的複合字,結合了法文中的「腳踏車」與「自由」兩字,這也是Velib計畫的意義。

承租一天 台幣46元

怕找不到Velib在那兒租嗎?不用擔心,在巴黎每走300公尺就能找到一處租車站。怕太貴嗎?全世界大概很難找到如此廉價的公共交通工具。民眾不僅可以A地取車、B地還車,半小時內還車連1毛錢都不用付。長期使用者可選擇一天1歐元,或一年29歐元的方案。

公車及腳踏車專用道指標。
圖╱劉煥彥
租一天腳踏車,只要新台幣46元?租一年等於只要台幣1,300多元?天下怎麼可能有這種事?沒錯,巴黎市民就有這種福氣。

巴黎市政府交通局Velib計畫主任Celine Lepault說,當初發展Velib,主要是考量居民及大學生的通勤需求,發展更自由的短程交通方式,並且與其他交通方式互補。在市府眼中,往後長距離通勤就靠公車與地鐵,短距離就靠腳踏車,是門口到門口的運輸服務(door to door)。

其實截至2000年,巴黎已有400公里長的腳踏車道,但民眾使用度甚低。後來市府動腦筋,想推出Velib後,腳踏車道使用率勢必攀高。

Velib租車站操作機器。
圖╱劉煥彥
Velib為巴黎交通帶來什麼新面貌?數字會說話。Velib上路之前,巴黎人每天騎乘腳踏車八萬趟;Velib上路後近一年,巴黎人每天騎乘腳踏車18萬趟,意味光是Velib就占10萬趟,成長率100%以上。

自從上路以來,Velib規模穩步增加,2007年底增為1,200座租車站與1.5萬輛腳踏車,2008年6月增為1.7萬輛車,最終將擴張到1,451座租車站,連同2萬600輛腳踏車。

從台灣的生活經驗觀察,馬路上一下多出2萬輛腳踏車,這豈不造成交通大混亂?巴黎的經驗告訴我們,事實未必如此。Celine Lepault指出,最初公車與計程車全部反對,但抗議聲浪一年後都消失,認為沒有妨礙路上交通。

Velib每天使用量有10萬趟,但巴黎所有交通工具一天用量高達600萬趟。10萬融入600萬,就像水滴進入湖泊一樣,駕駛人不太容易感覺出來。

騎士守法 不礙交通

再者,巴黎市交通局在Velib上路前數個月,即與警方協調,並大量宣導Velib的使用規則,例如不得闖紅燈或騎上人行道,否則警察會抓。市府也大力宣導汽車駕駛人注意Velib騎士,特別是視覺容易出現死角的大型車與卡車。

另一項重要統計顯示,2007年中至2008年6月,巴黎腳踏車人口足足成長200%,但意外事件(不代表有傷亡)只增加30%,截至今年6月僅兩人喪生。

Velib卡。
圖╱劉煥彥
Celine Lepault指出,「只有兩人喪生」的說法或許有些突兀,但根據交通局統計,現在巴黎最危險的交通方式是走路,最安全的是坐公車,因為發生在行人與車輛kiss的交通事故數量最多。腳踏車與車輛同駛馬路上,反而較能避免事故發生。

累積了一年的操作經驗後,巴黎市交通局有了多項初步心得與民眾反映意見。首先,最需要Velib的民眾,第一是不想走路的人,第二是趕時間的人。由此說來,體育場、足球場、博物館等文化活動及公共場所,就有此設立Velib的需要。

其次,民眾反映火車站周邊的Velib車子太少。全巴黎有六個火車站,周邊共有15個Velib租車站,但市府考量火車站旁邊有商業租車服務,官方得避免給人與民爭利的感覺,所以Velib租車站不能太接近火車站,通常距離200-300公尺遠。

第三,每座租車站的腳踏車數量不一,通常每站20至30輛,全巴黎平均每站25輛車;火車站周邊Velib租車站的腳踏車數量最多,達50輛,而且火車站周邊由於人流聚集,民眾需求較大,因此周邊Velib租車站密度比地鐵站周邊高四倍。

還有,市府得確保每個租車站隨時有車拿,隨時有空位停。目前90%的Velib腳踏車靠自行流通,其餘10%腳踏車由負責Velib營運的廣告業巨擘JCDecaux,派遣20輛調派卡車在全巴黎到處跑。

傾聽民意 繼續改進

巴黎街頭朋友呼朋引伴騎 Velib 自行車。
圖╱劉煥彥
Velib腳踏車使用量高,耗損速度自然不能跟一般家用腳踏車相比。JCDecaux策略、研發及行銷總經理Albert Asseraf說,當初鑒於公共腳踏車有其獨特需求,因此並非直接採購現成車款,而是集合全球各地製造的頂尖自行車零件,例如煞車從日本買進,輪胎則選用德國貨,再匯集到法國組裝。

綜合JCDecaux的第一年經驗,他們發現由於Velib車子幾乎每天都在巴黎街上跑,所以鏈條要更緊、鏈條零件要更堅固。

他們意外發現,儘管輪胎是德國高級品牌,但Velib太受大家歡迎,以致於「累積里程」飛速增加,輪胎壞得太快。現在JCDecaux對策是把輪胎打飽氣,但「副作用」是騎起來會不舒服,那也沒辦法了。

Velib上路後,各國市長或運輸部會高官紛紛來巴黎考察,包括芝加哥市長、首爾市長與加拿大運輸部長。Velib可望成為繼空中巴士、巴黎時裝與波爾多葡萄酒後,成為法國最新、最熱門的「出口商品」。

【2008/10/13 經濟日報】

星期一, 10月 06, 2008

基隆八斗子社區 留不住年輕人,沒有青春的故鄉

2008-09-03 【文╱彭杏珠《遠見》】

    白天的八斗子,充滿老人的身影。

     炙熱難耐的8月,山海觀台福基督教會傳道潘惠貞同往常騎著摩托車,到基隆八斗里訪視,一位老伯在港邊閒晃,她停車指著地上一堆曝曬物:「阿伯,這曬的是什麼?」老伯抬起頭,「這是飛魚卵的渣啦,當肥料用的。」這一聊,半個鐘頭飛逝,她不忍掃興,但有要事在身,只能說:我得走了。老伯臉上閃過一抹失望,「我陪你走一段路好了」。

     「在社區,我經常看到這種孤獨的身影,很多老人都很寂寞,只要你願意,他可以跟你聊上大半天,」潘惠貞說。

     隔天一早,潘惠貞來到山下的舊八斗子社區。「砂子社區」大型招牌就豎立在路口,拐個彎,印入眼簾的是幾棟座落在公墓山腳下的房舍。亮眼的招牌與老舊公寓形成強烈對比。

     幾位阿公、阿嬤聚在門口,閒話家常。不久,一位阿公拿著報紙、早點走了過來,望著阿嬤:「妳還沒有死哦」!阿嬤回嘴:「你吃早餐,怎麼還沒有死去啊。」潘惠貞已漸漸習慣,這種充滿老人的畫面與黑色幽默的問候語。

    聚落凋零 老人可能比魚還多

     老人並不是八斗子的專利,它其實是台灣漁村、甚至農村的縮影。 基隆八斗子社區曾是台灣漁業重鎮之一,八斗子漁港還是一級漁港。民國50年代,蓬勃的漁業吸引來自澎湖、花東的漢人、原住民,還有火力發電廠、砂子煤礦區。當煤礦坑被挖掘殆盡、火力發電廠於1982年停廠後,「工作機會愈來愈少,好像所有人都一哄而散,」老家在八斗子的東華大學研究助理方雅芬說。

     近來,不只勞動人口外移,連八斗子的靈魂--漁村人口也逐漸流失。魚貨量大幅萎縮、工作辛勞、經營風險高,年輕人不願從事漁業,被迫離開家園,「舊八斗子社區的老人占二成四,漸漸失去生氣,」基隆市市長張通融說。

     沒落的社區,衍生的豈止是老人問題,更因為就業短缺導致經濟不穩、父母離異、棄養小孩的案例有增無減。

    家庭失能 弱勢兒面臨多重困境

     其實放大看,八斗子也是基隆港逐漸沒落後,整個基隆市的縮影。基隆市政府今年1至6月輔導的237位弱勢兒少中,以單親家庭經濟問題案例居多。

     三年前在基隆設據點的台灣世界展望會,所輔導的1000個案例中,單親家庭比例達33%、失業沒有收入的家庭為23%、隔代教養11%,「三者環環相扣,不少個案同時具有多重身分,」北區辦事處主任蘇麗華說。

     世界展望會在暖暖區的一個案例,夫妻離異後,爸爸丟下兩個孩子給阿嬤帶。由於大兒子收入不多,撫養妻女都成問題,長媳只能幫忙看顧,經濟重擔就落在阿嬤身上,阿嬤只能靠資源回收養活兩個孫子。無奈長子、長媳以及落跑的小兒子都被列為工作人口,阿嬤根本無法申請低收入戶補助,蘇麗華說:「這些在福利體系邊緣的家庭,很需要幫助,卻無法符合救助標準。」

     八斗子還有許多需要被關懷的家庭。往社會的角落走,才能發現問題的真相。

     現在雖已搬離八斗子,方雅芬仍心繫故鄉,除了幫砂子社區發展協會出版「砂子社區自然與人文解說」手冊,也經常回老家從事田野調查。今年元月因進行夜間生態調查,來到八斗子山的小路盡頭,卻看到滿地強力膠,她為之一震,既害怕又難過。

     方雅芬念國中時,常耳聞有孩子吸毒,直到弟弟的同學,20多歲因吸毒過量身亡時,她才感受到問題的切身性,今年又目睹滿地強力膠。她想問:八斗子到底怎麼了?

     住在基隆20年的台灣藝術大學副教授黃惟饒直指問題核心就是經濟。台灣人愛面子,失業、財務出現困境,鬱悶失意,有人因此染上毒癮、犯罪入獄,小孩只能靠隔代教養、甚至導致中輟。

     當地一所小學輔導主任就透露,學校裡隔代教養學生很多。例如有一個學生,因為父母吸毒入獄,家裡只剩行動不便的老阿嬤,他每天都帶著一個鍋子、一包衣服上學,鍋子是要盛營養午餐的剩菜回家吃,衣服是弟弟妹妹換下來,要拿給老師洗的。

    青年發起 灌注社區中堅力量

     看到八斗子逐漸凋零,許真豪、張淵翔這群20多歲的當地年輕人,在2004年成立八斗仔漁鄉工作室,出錢出力發行《八斗漁鄉社區報》,記錄社區資源、創新產業、提供就業機會。這份社區報從A3的單色影印紙到彩色版,逐漸贏得在地人認同。

     張淵翔後來還選上長潭里里長,在他的帶領下,里民逐漸深入社區服務。每星期五幫老人量血壓,志工媽媽鍾麗美只要發現某位老人沒來,就會到老人家裡看看,以免有意外。

     從經濟角度而言,八斗子是個步入黃昏的社區,但從許真豪、張淵翔等人身上,卻看到一線曙光。

大埔國中 新校長新老師迎新生

  • 2008-09-02 中國時報 【張朝欣╱嘉義報導】

     新學期新氣象,地處偏遠的大埔國中也「換人」一新!開學第一天,除了廿三名國一新生,校長與六名老師全都是新面孔。上學期學校五名代課老師因任聘期滿,全部離開學校,唯一的正式教師屆齡退休;新校長與六名新老師全數住校,全力為偏遠山區教育打拚。

     昨天是學校開學日,大埔國中不但迎接新生,也迎接新校長與新老師,新任校長陳世卿帶著六名新任代課老師到新生教室自我介紹,也到二、三年級舊生教室介紹自己,全校五十二名學生都感到新鮮有趣。

     一些國二、國三學生則有點擔心,校長與老師都是新面孔,會不會經驗不足?還好新任校長陳世卿七十八年曾在大埔國中任教四年,帶領來自台北台南嘉義的六名新老師,遊刃有餘,並不感到陌生。

     陳世卿表示,大埔國中距嘉義市區達七十公里,其中四十多公里為曲折山路,一趟路程需花費一小時卅分鐘,比到台南市還遠,交通相當不便,且山區物資缺乏,生活機能不佳。長期以來,老師的流動性非常大。

     來自台北的蔡峰菖老師說,七月廿三日校長帶著他與另一名老師到學校報到,正好遇到卡玫基與鳳凰颱風,看到山區道路被落石時掩埋,車子差一點卡在路上,還要隨時注意落石,「當時真是嚇壞了!」六名老師並未因此退縮。

     陳世卿與老師們都決定住校,一來路途實在太遠,二來可以全天陪伴學生們。他對老師們說:「我們的學校是名副其實的『換人』一新,大家都在為學校寫歷史,為山區教育創紀錄,孩子未來就靠我們了,大家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