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3月 15, 2008

藺草文化館 地方產業教育寶庫

中國時報 2008.02.16 
許惠就╱苑裡報導

 ▲苑裡鎮農會藺草文化館內展出早期婦女在屋簷下整理藺草的模型,栩栩如生。(許惠就攝)

     用藺草編織帽席是苑裡鎮早期婦女的傳統技藝,隨工商業進步,這種費時、費力的產業已式微30幾年。苑裡鎮農會為發揚藺草文化,把山腳倉庫改建為藺草文化館,完整地記錄這項即將消失的地方特色產業,也成為藺草編織的教育寶庫。

     走進位在山腳里鬧區的藺草文化館,淡淡的藺草香撲鼻而來,映入眼簾的是幾盆綠油油的藺草,工作室裡還有幾名婦女坐在地上專注地編織帽蓆,民眾可近距離觀賞她們精湛的手藝,看她們把一根根不起眼的藺草,透過巧手編織成工藝品,讓人嘆為觀止。

     藺草文化館裡,最讓老一輩婦女印象深刻的是一系列編織技藝模型,農會請師傅運用巧思製作農民栽培藺草、收割藺草、日光曝曬藺草及婦女坐在地上或椅子上編織帽蓆地情形,栩栩如生,讓大家看了都露出會心微笑,在腦海中激起昔日辛苦編織帽蓆的記憶。

     明亮、寬敞的展示館內,陳列許多帽子、草蓆、手提袋、香煙盒等成品和半成品,其中最珍貴、技藝最精湛的是一件「雙龍搶珠」作品,長9尺3寸,寬2尺2寸,融合巧思與創意,編織兩條龍在搶珠的圖騰,是編織工藝家呂錦霞歷時月餘的傑作,被稱讚是藺草編織藝術的代表作。

     苑裡鎮農會總幹事鄭炳輝說,耗資1000多萬元興建的文化館,以藺草生態和編織為主題,規畫藺草體驗區、展示館、農村古文物展示區、DIY教室、遊客服務區、簡報與導覽區及戶外活動區等,還有藺草編織歷史沿革,近期將開放,供民眾免費參觀聞名全省的藺草帽蓆和農村古文物,同時讓先人的智慧得以傳承,成為苑裡鎮的文化休閒據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