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0月 28, 2008

都市不給空間 談「無車」何高尚

英國倫敦,在提早一天的星期日,舉辦了由歐盟創立「國際無車日」的騎自行車活動。這個類似都市嘉年華活動,喚起了大家無汽車汙染環境的烏托邦美景,但更拋出後都市工業化騎車路權與器械保障問題。

倫敦之前的場景,英國保守黨領袖卡麥隆每個星期三,響應環保以身作則,騎自行車從家裡到議會上班質詢。只是卡麥隆多次被媒體抓包,他的隨扈仍舊開著車跟在他不遠的後頭,為的是帶著他大批備詢的公事資料;有一次他更被電子媒體拍攝到上班卅分鐘車程,共違規四次(闖紅燈、逆向、與公車爭道等)紀錄。同樣的,倫敦的市長波里斯,也曾因為騎自行車上班,因路況差而跌得人仰馬翻,手臂受傷而送醫。英國警方統計,儘管自行車通勤僅只佔英國交通的百分之一,但是卻造成接近四分之一的道路傷亡事故。

台灣的騎自行車路權,好不到哪去。除了必須與汽車和機車爭道外,擁擠的停車空間,與隨時被偷車的恐懼,都讓騎自行車的車主,高尚不到哪去。年前我曾經想減少汙染,高興的騎了一輛兩千多元台幣的平價自行車,到台北一○一大樓開研討會,開完會出來一看,加了兩道鎖與停在有路旁監視器不遠的愛車,仍舊不翼而飛,整個心情涼了半截。這更應驗,台北捷運站外停放的腳踏車,都是阿公級的車像,想必都是車主怕像樣的自行車被偷的權宜之計。

假日一到,笨重的休旅車後面載著腳踏車出遊,可能更加汙染空氣。同理,騎自習車享受了速度、休閒、環保的同時,騎車上班與停車的環境真的安全嗎?自行車與公車道糾纏不清的交通仍舊是難解的問題,台北如此,倫敦也一樣。

過與不及與表面工夫式的節約思考,不如從本質上解決,培養大家選擇合適的上班工具,改善自行車騎車環境,還來得恰當。至於「無車日」的一天,是天邊的彩霞,是一種遙遠的期待。

【2008/09/22 聯合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