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4月 08, 2008

全鄉沒ATM 領錢要跑50公里

中國時報 2008.04.05 
劉宗志、陳怡慈╱調查採訪

 苦啊 ▲屏東縣來義鄉位於屏東縣中央偏東,全鄉有2,045戶,計7,880人,有鄉民這輩子還沒去過銀行,沒有交通工具的鄉民只有靠親朋好友幫忙搭車去鄰近鄉鎮,否則只有靠兩隻腳走路。(王遠茂攝)

     身為台灣迎接廿一世紀第一道曙光之地,台東縣太麻里鄉聲名大譟。對緊鄰它西邊的金峰鄉來講,太麻里有銀行、農會信用部跟郵局,金峰鄉什麼都沒有。金峰鄉長章正輝說:「太麻里把我們的太陽擋住了。」這句地理上的玩笑話,道盡原住民鄉鎮「矮人一等」的無奈。

     過去五年來,台灣的銀行據點從三二九三家遽增到三四一二家,存款規模也從十五.九兆增加到十九.四兆;但,仍有台東縣金峰鄉、花蓮縣萬榮鄉、屏東縣獅子鄉,整個鄉,一台ATM也沒有。

     原住民鄉鎮 金融機構不想來

     洛神花的故鄉,沒有ATM。金峰鄉以洛神花為主要作物,目前有三千三百多人,五個村,以位置較偏僻的歷坵村為例,居民到太麻里鄉領錢要十三公里,偏偏歷坵村民八成以上是連摩托車都不會騎的老人,只能靠鄉里幹部當「活動銀行」。

     九十四年海棠颱風來襲,重創金峰鄉,歷坵村路段被沖毀,連公車都停駛。現任金峰鄉民代表會主席張秋明主動用自家貨車載小朋友上學,一載就是一年,居民感念,選他當鄉民代表;現在,則是看人數多寡,經常以貨車或休旅車載村民到太麻里領錢。

     張秋明說:「社區留下的都是老人,平常收入不多,主席載客收錢說不過去。我們好幾個村的幹部都是這樣服務的,我們是隨傳隨到啦。」

     鄉代會主席 開車載村民領錢

     金峰鄉為排灣族部落,居住地逾半被劃歸為自然生態保護區,生產工具大幅減少,《國土復育條例》更是讓他們陷入困境。章正輝說:「偉大的(經建會副主委)張景森,就不讓我們修路了。他認為崩塌都是原住民在山裡開墾,我們現在農務都不做了,山裡有地也不能做了。」

     章正輝說,原住民也嚮往富裕的生活,但,本身可運用的資源不是很多的話,再多的金錢來都沒有意義。像他們這裡沒辦法出去工作的人,只能等待政府的擴大公共就業補助,幾乎依靠這個,一停掉就斷炊了。

     為擺脫不公平命運,金峰鄉公所今年發起「脫貧計畫」。只要考上大學,就補助註冊費五千元,每年寒暑假招募十八到廿名低所得家庭的大學生,到社區幫小學生輔導課業,工作四十天給三萬元,希望透過教育,替年輕人爭取「旭日東昇」的機會

     不僅沒銀行 也沒農會沒郵局

     花蓮縣萬榮鄉氣候多雨,記者二月中旬到訪時,鄉長陳長明說,一月底到現在還沒看到太陽。這個有七千八百多人的鄉鎮,南北狹長、距離四十三公里,六個村一台ATM也沒有。

     陳長明說,萬榮鄉民如果想換美元、日圓,還是繳證券交割款,必須跑趟花蓮市,車程五十公里。老人家不會開車,只能拜託左鄰右舍幫忙領註冊費或提款,現在油價漲,不好意思,會補貼個一兩百元,比城市人ATM跨行領款手續費六元貴很多。

     儘管沒銀行沒農會沒郵局,陳長明認為,萬榮鄉民目前最迫切需要的是,政府應該繼續收購農產品,高粱、玉米都好,而非放任土地休耕。

     陳長明說,現在大宗物資漲翻天,政府為什麼鼓勵種植,反而一甲地休耕半年補助四萬五,休耕後,人也懶了,沒工作做,就開始在路邊喝酒甩瓶子了,問題很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