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月 22, 2009

從兩顆巨蛋看北縣市合併

  • 2008-12-30 中國時報 【潘翰聲】

     日前板橋市長公開反對台北政府巨蛋BOT犧牲運動場地,而台北市松山菸廠周邊居民數年來也堅決反對大巨蛋BOT犧牲綠地與古蹟。從這兩件事情來看,縣市合併的行政區域重畫問題,已到了不得不積極面對的關鍵時刻。

     近來縣市合併終於成為重要政治議題,並不僅因總統的政治承諾,更由於區域間政府資源分配矛盾日益尖銳。早期將一個區域中最精華的一塊切出來成立直轄市、省轄市想法,不單是出於「城|鄉」二元對立認識論障礙,也是「少數人先富起來」以帶動周邊發展的成長極發展模型結果。

     實際上,中心城市確實因政經文化資源匯集而發展,但邊陲卻更加破敗蕭條。更嚴重是,緊貼在中心邊緣的半邊陲地帶,出現大量依賴城市,或提供製造業廉價的生產基地,或提供便宜的「臥房與廚房」讓勞動力得以再生產,這些密集住宅區因公共投資不足導致環境品質低落,縣民引頸盼望能夠越過一線之隔成為市民。

     淡水河兩岸的巨大反差,縣民晨昏往返於橋樑之上,相對剝奪感日積月累,為回應政治壓力,生出「準直轄市」的怪胎,但政府財政困難的情勢下,終究還是有名無實。縣府比不過市府在各方面的豐沛資源,跨年活動只得停辦,而曾經嘗試合作的無車日等活動,在光芒被吸走之後,改回自行舉辦。但縣府仍期待將縣治營造成另一個都心,巨蛋即是以重大建設吸引人潮與金潮的想像工具。

     相反地,北市歷來主政者未意識到其政績是首都「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結構使然,並非天縱英明,而從來沒有評估成本效益觀念;市中心短短兩公里距離內重複投資,竟先後規畫兩個功能重疊、僅規模略大的巨蛋。

     台北大巨蛋的選址,囿於行政官僚慣性,從來只在行政區內打轉評比,甚至導致「如不蓋在松山菸廠、換到關渡平原豈不更慘」的次爛理論與鄰避邏輯(不要在我家後院)。但如將眼光放長到BOT五十年期限,台北縣市與基隆市勢必合併,適合的場址可有更多選擇,應從有機體的多樣性與區域均衡發展來作整體考量。

     儘管社會上對盤根錯節的地方派系多所質疑,鄉鎮市長官派的呼聲沒有停過,三都規畫下鄉鎮市層級政客立即失業的效應,凸顯縣市合併或單獨升格將引發嚴重的地方自治危機。未來三都的規模將遠超過現在的直轄市,鄉鎮市的層級若等同於區而改官派,不像日本東京都之下設有區級地方自治議會,最基層的村里長將會比現在更弱勢、更像政府的傳聲筒。而市長的民粹潛力不僅有挑戰總統的「葉爾欽效應」,龐大的市府也無法有效地回應地方民意的需求

     如果板橋市長變成官派,便不可能反對上級推動的巨蛋BOT,只有極少數有良心的弱勢里長卑微地抵抗,必須在體制外捲起數千人的連署,鍥而不捨地追蹤每個細節,才能推動政策改變。(作者為綠黨祕書長、松菸公園催生聯盟發言人)

沒有留言: